中評社北京11月17日電/光明網刊載作者邱林的文章指出,世界上最大經濟體的領導人11月12日同意抑制儲蓄和開支的“持續嚴重失衡”,但把如何確認和糾正失衡的棘手決定推遲到明年。這項折衷協議是G20集團領導人兩天首爾峰會的結果。奧巴馬政府稱這一結果是一項成就,因為它反映了一種共識:美國消費過多,中國消費過少的長期經濟格局再不能持續。(11月15日新華網)
雖然全球金融危機目前得到一定控制,但世界經濟仍處於失衡之中。其中突出的問題是,當美國人儲蓄太少消費太多時,中國人卻是儲蓄太多消費太少。結果是一個不對稱的國際貿易成績。2010年上半年,中國的經常帳盈餘達到GDP 的10%,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累積實現2.4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政府又用這筆錢購買了近9000億美元美國國債,讓美國人繼續借錢和消費。
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中國人創造的財富卻讓美國人消費,而中國人卻因各種原因消費過少。儘管政府決策層多年來鼓勵中國人增加消費,但很多人仍更情願儲蓄,而非消費。因而“中國人為什麼不消費”被許多國外媒體所質疑,認為中國人忙的只是生產、投資,無法接過消費的大旗,無法為世界生產力提供受納之地。
不過,中美消費差異大與人均GDP或人均收入有一定關係。中國的人均GDP為3000多美元,而美國人均GDP已接近4萬美元,消費水平怎麼可以相比?中國人消費水平低是因為可支配收入低。況且,中國消費在總體GDP中的比例逐年下降。當前中國人的消費與GDP之比為36%,這一比重自1990年以來下降了近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