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6日電/中國工程院16日召集曾參與《新疆可持續發展中有關水資源的戰略研究》項目組的主要成員共同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項目的研究成果。會上,10多位院士、專家還就近期廣受關注的引渤海水入新疆工程表示質疑,稱其“不可行”,“不可想像”,是“建立在幻想基礎上”的。
近日,媒體報道的“海水西調 引渤入新”工程在網絡上引起熱烈討論,引發公眾對新疆水資源問題的關注。據報道,“引渤入新”工程的基本思路是從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達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再順北緯42度線東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經燕山、陰山以北,出狼山向西進入居延海,繞過馬鬃山餘脈進入新疆。
新華社報道,該計劃設想通過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幹鹽湖、鹹水湖和封閉的構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從而鎮壓沙漠。同時,大量海水依靠西北豐富的太陽能自然蒸發,作為溼潤北方氣候的水氣供應源增加降雨,從而達到治理沙漠、沙塵暴,徹底改變華北、西北地區生態環境的目的。
對於該計劃,在場的10多位院士、專家起初並不願正面評論,但在記者的追問下,還是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石玉林表示,該計劃設想調運大量海水到新疆,假設調運1000億噸海水,海水的含鹽率為3%,就將產生30億噸的鹽,而如何處置這些鹽會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因為新疆很多土地目前鹽鹼化災害已經十分嚴重。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氣候中心原主任李澤椿認為,通過“引渤入新”來影響氣候的設想在氣象學上是根本說不通的,“氣象學上,形成降水要滿足三個條件,而有水汽只是其中之一,況且依靠調運海水形成的蒸發量可以說微乎其微,不足以對當地的水汽形成有力補充,再加上大氣具有流動性,產生的水汽會移動到其他地方,所以不可能帶來很多的局地降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