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5日電/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既是普通的消費者,與物價有著零距離的“親密接觸”;他們又是專業的市場價格采集者,掌握著關乎CPI變動的原始數據。對於價格波動,他們雙重聚焦,擁有比常人更敏感的觸覺。我們選擇了四位國家統計局廣州調查隊的專職采價員和協調員,分別對應超市和農貿市場這兩個跟老百姓生活最為密切的場所,通過他們獨特的工作和生活感受,開啟一扇觀察物價變化的新窗口。
煲湯成本漲了三四成
羊城晚報報道,“跟以前比,這次漲得厲害!漲了上去,掉不下來。”廣州東川新街市有限公司辦公室副主任、48歲的徐健生,當調查隊員兼“采價員”已經3年了,由於工作的特殊性,對物價變動的體驗最直接、最敏感。
徐健生感覺漲得最凶的是副食品,“很多都在不知不覺間就往上調了,蓮子、百合、冬菇、核桃、紅棗等煲湯用料,升得比較厲害”:去年蓮子每斤18-20元,而兩個月前的價格是28元;白糖原來每斤2.8元,現在漲到4元了;冰糖原來也是每斤2.8元,現在是4.5元。
“副食品不需要天天買,大家對它的漲價沒那麼敏感,其實它漲得最厲害,跟去年比,很多種副食品價格差不多翻了一個跟頭。”徐健生說。她發現,現在煲湯的成本平均比一年前漲了30%-40%。“糕點也是如此,原來一塊蛋糕只要三四元,現在要五元,而且還變小了”。
“今年最大的特點就是食品漲價。我們采價的16類食品中,跟去年相比,80%都在漲。”廣州調查隊消費價格調查處副調研員胡文潔說。廣州調查隊負責采價的何萬芬,則感覺油漲得最凶,“5升的花生油,以前是86-87元,而今年11月以來,有的超市已經漲到100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