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法美此前從印度得到訂單,向印度要錢,中國這次大手筆的貿易訂單無疑是在給印度送錢。這樣的“大單外交”至少說明三點:一、擁有12億人口的印度正在快速發展中,市場前景看好,是中國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比較理想的市場。因此,中國表達了超越西方、從全球前景最光明的消費驅動型新興市場之一贏得業務的意願。二、隨著中印貿易逆差的拉大,中印兩國的經貿摩擦也在增多,“中國工人搶奪印度飯碗”、“中國產品威脅論”等言論在印度頗有市場,此時中國送出的大訂單無疑有利於平衡雙方貿易關係。三、中國希望通過經貿關係的發展改善雙方的政治關係,直至雙方能夠建立一種創造雙贏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雙贏的前提是穩定,雙贏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首先必須是穩定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而穩定絕非僅是雙方經濟利益的簡單捆綁,還需兩國更深層次的、更潛移默化的文化交流。與西方世界期望聯手印度遏制中國發展的做法不同,溫家寶的印度行傳遞了中國始終堅持的外交理念,即在對待亞洲鄰國時,會更積極地推動雙方民間友誼的發展和文化的互動,會更謙恭地表達對其文化和歷史的尊重與肯定;中國在堅守和平發展、以和為貴的同時,也不會屈服於西方國家提出的許多無理要求。
中印兩國山水相連,有著兩千多年的傳統友誼,但在“和平發展”的主旋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和諧”的音符。比如雙方的領土爭端。對此,溫家寶在訪印期間並未回避,而是直陳中國對邊界等敏感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向印度非常正式、鄭重地重申用和平協商的方式解決邊界問題。溫家寶強調他不同意“龍象之爭”這一說法,希望中印兩個亞洲新興經濟體以和為貴、加強交流與合作。中國堅信,只有兩國克服歷史積怨,通過開誠布公的會談,才是解決雙邊問題的唯一出路,才能為兩國關係穩定向前發展鋪平道路。
如今,中印關係已步入“耳順之年”,“中印度”(Chindia)這個概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在西方語境下,“龍象之爭”聲音甚囂塵上,然而,在多邊國際合作中,中印兩國早已認識到只有“龍象共舞”,才能獲得雙贏。
說到底,中印兩國關係發展再上新台階最需要的是大國心胸。只有在內心深處接受身邊有一個同樣快速奔跑的大國,才能拋開歷史包袱,不被局部和短期利益糾結,減少“信任赤字”,攜手合作、共同崛起,創造一個新世界。正如中國總理溫家寶所言:“世界有足夠大的空間供中國與印度兩個國家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