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不絕,既有結構性的矛盾,又有政治性的矛盾——這些矛盾互為表里,互相影響,糾結成一團亂麻。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二十三日在會見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時,隨身帶備的iPad就被借題發揮。陳德銘笑道要問美國公司為甚麼這款在中國製造的平板電腦,在中國賣得遠比美國為貴。
根據這款平板電腦生產商蘋果電腦的直銷網站最新標價,最廉宜的一款iPad,美國賣四百九十九美元,香港賣三千八百八十八港元,內地賣三千九百八十八元人民幣。折合港元計算,港美售價相若,內地則貴八百港元。這只是官方網上價格,由於這款「潮物」在內地供不應求,市價暴漲,陳德銘提到一度售逾一萬元人民幣一部,這與其姊妹產品iPhone,成為內地的熱門水貨。
中國商務部長藉iPad中美價差指點出箇中問題,不是為其如何熱炒賣廣告,而是中國製造這款產品的工人的收益,遠不及生產這款產品的美國巨企。這呼應了中國總理溫家寶今年九月在紐約的一席話。溫家寶指出,中國的出口產品中,許多是為外國公司在中國製造的,這一體系的主要受益者是包括美資在內的外資企業。
美國政界及勞工組織不停在中國對美順差上大做文章,指中國人賺了美國人的錢,中國工人搶了美國工人的飯碗。但是,美國政界運用的簡單邏輯正受到挑戰。在誰賺誰的錢方面,亞洲開發銀行研究所兩位研究人員,最近發表以iPhone產業為題材的研究報告,指出進出口貿易價值的傳統計算方法對實況的扭曲。
傳統方式計算美國去年從中國入口iPhone的整部價值,得出中國順差十九億美元的結果。研究則指出,中國實際上只負責組裝,當中的附加值只佔這款手機批發價的百分之三點六,如果計及美國貢獻的零部件價值,這款手機反而令美國有四千八百多萬美元的順差。
就業方面,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個人電腦工業中心,以蘋果二○○六年另一款熱賣產品iPod產業鏈作研究,去年初發表報告,顯示這個產業為全球提供四萬一千個職位,中國大陸以一萬多個居首;不過,連同日韓、泰菲等地共二萬七千工人入息,合起來還只及美國一萬四千多人的四成左右,原因是美國多高薪研發工程師和管理層。
中國為扭轉自己在國際貿易糾紛中的不利地位,正推動經濟轉型,加強內需動力,減少倚賴出口,同時強調自主創新及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產業鏈中的增值功能。這個大方向,已在珠三角產業轉型展開落實。隨著中國經濟轉型,中美經貿角力料將開拓出新的格局。這個過程漫長曲折,稍有不慎隨時可能掀波瀾,這需要兩國當局良性互動,及時化解摩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