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31日電/從2010年開始,中國的內政外交將進入一段為期兩三年的盤整期,其間中國在繼續前進的同時,一些前些年為人忽視的深層問題將逐漸浮上水面。今年中國內外形勢的發展,似乎部分印證了這一點。
新華網報道,邱震海的文章就中國外交今年的際遇和未來挑戰,做整理和點評:
危機集中爆發可作反思契機
首先,今年是中國在周邊形勢上經歷嚴峻考驗的一年。雖然今年沒有重大風浪,但周邊形勢給中國外交提出的挑戰,實際上已經逼迫人們直面中國崛起期對外戰略的一些深層問題。
今年年初開始,中國周邊形勢可謂風起雲湧;同時伴隨其中的,還有中美就貿易、匯率問題和軍力競爭展開的持續角逐。
整整一年的周邊外交風波似乎有幾個特點:一、東亞地區安全結構中原有的“火藥桶”往往以突如其來的方式爆發,而且看似孤立,實則互有關聯;二、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一些長期結構性矛盾往往在危機迭起的情況下突然升溫,從而不但上升為與原有“火藥桶”一樣的主要矛盾,而且還擾亂中國的主要戰略目標和視線;三、幾乎所有危機的背後,都有另一個大國的清晰影子,那就是美國。
今年的一系列周邊危機看似偶然,其實帶有相當的必然性。它們均來源於東亞戰略格局的深層結構;其爆發雖然偶然,但形成、演變卻為必然。而對中國來說,既然問題突然集中爆發,在第一年應對尚顯被動之餘,倒不如索性來個通盤、全面、徹底的戰略反思,以此為未來幾年乃至十年的戰略從容奠定基礎。
戰略取向和議題重新排列
今天的東亞戰略格局有兩個清晰的特征:一是中國崛起,二是美國戰略重點重返亞洲。這一地區所有安全局勢的錯綜複雜和應對之道,都離不開對這兩個因素的研判。上述危機,有些並非直接以中國為源頭,但卻會將中國深深拖入其中,而有些則直接與中國有關。
但跳出現象看本質,對中國的戰略取向來說,萬變不離其宗,需要直面和思考的有三個問題:一、如何準確定位中國高速發展期的對外戰略取向?二、如何系統梳理中國周邊眾多結構性矛盾,並按照中國的戰略取向重新排列這些矛盾的輕重緩急?三、如何準確研判 “美國因素”及其對中國的階段性正負面作用?
以此眼光來看,中國未來在高速發展的同時,應繼續尋求與國際社會的良性磨合,為中國未來爭取更大的戰略空間和發展機遇。當然,隨著中國的崛起,有些國際矛盾和壓力並不以中國的良好願望為轉移,但中國如何對此進行研判、定位、應對和化解,卻十分考驗中國自身的底氣和戰略格局。
在這一框架下,梳理中國周邊的眾多矛盾,並按照中國的長遠戰略取向對其進行輕重緩急的重新排列,就顯得尤其重要。今天中國周邊矛盾中的任何一個,若孤立地看都可被放大為天大的事情:若所有的周邊矛盾都被同時放大,則勢必使中國的外部形勢陷入四面樹敵、孤立無援的境地。進行輕重緩急的重新戰略排列,並非放棄中國自身立場,而恰恰是在服從整體戰略格局之下的伸縮有餘的策略之舉。
以此眼光來看,今年一些風波上的一些反應和相關處理,從整體戰略出發,似都有重新討論、思考和協調的必要。
準確研判和利用“美國因素”
中國周邊戰略一個日益明顯的挑戰,是如何評估“美國因素”。過去,“美國因素”對中國一直存在正負兩方面的作用,如何利用其中的正面作用來化解負面作用,既是中美雙邊關係的戰略課題,也已日益成為中國處理周邊局勢時的戰略挑戰。
首先,從地區大的戰略格局上說,中國崛起和美國戰略重點重返亞洲是兩個不爭的事實,也是雙方共同面臨的挑戰。狹義上看,兩者必然是衝突的;但從人類大智慧的角度看,中美應當有信心和能力創造出兩者從必然衝突走向基本相容的嶄新模式。坦率地講,近年中美所有的戰略防備和前沿衝突,以及所有的衝突妥協--再衝突--再妥協的周折,都是這一歷程上的“成長的煩惱”。其間,雙方的教訓和經驗,需要雙方及時總結、梳理和提煉;而中美關係在“後冷戰時代”衝突與合作兼有的特征,以及雙方均以對方策略來決定自身策略的種種特點,都為新模式的孕育和誕生至少提供了客觀土壤。
其次,從現實層面上看,對“美國因素”的評估,也離不開對中國周邊戰略議題的梳理和輕重緩急的重新排列。既然周邊所有衝突都離不開“美國因素”,既然中美正在經歷探索雙方基本相容的“成長的煩惱”,那麼對周邊具體衝突議題的具體研判,也就帶上了一定的戰咯色彩。
當然,一個民族在實力上升期,無論民間、輿論還是軍方和外交系統,似都有其內核十分合理的自信心上升現象。然而,民族實力上升期的轉型過程,往往也是內外矛盾頻生,因而尤其需要頭腦清醒,並強化戰略協調的時期。
今年中國周邊挑戰給明年中國對外戰略帶來的啟示是:一、中國的方方面面,似都需要有一個逐漸凝聚上升期戰略共識的過程。其中尤其是培養一種自信與平和、進取與穩健兼有的心態;二、外交、軍事、經濟等部門似應加強協調,以服從中國整體的宏觀對外戰略。
讓中歐關係為中美樹典範
今年中國外交的一個成功亮點,是取得了對歐外交的重大突破。中國領導人的法德之旅,以及英國首相在20國峰會前的北京之行,尤其是其間雙方一系列動作背後的戰略潛台詞,無不凸顯了中歐領導人已開始從戰略高度重新審視雙邊關係。
對中國來說,中歐關係是中美關係之外另一根重要的全球性平衡杠杆。在美中歐三足鼎立格局中,若中歐關係穩定了,那麼中美關係再有大浪,其對中國的損害也將相對有限。同時,中歐由於不存在國家定位層面的戰略衝突,因此更易在探索大國共榮模式上先行一步。在這一框架下,如何對中歐之間同樣錯綜複雜的雙邊議題進行梳理和重新排列組合,中歐雙方今年已開始了有益的探索,未來不但應持續下去,而目.還應為中美關係樹立可資參考的典範。
(作者為鳳凰衛視評論員、德國圖賓根大學博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