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只要略有常識的旅法華僑華人都會意識到,作為技術創新之歐洲大國,不可能靠“偷”去打造協和、TGV和核工業。如果法國人善偷德國技術,為什麼法國汽車質量離德國貨還是有相當大的距離?所以,面對“法國間諜雄踞歐洲”之類的新聞,他們姑妄言之,我們姑妄聽之,絕不會獲悉此“機密”後,滿大街看法國人都像間諜。這是中國人對法國人的基本認識,是對朋友的基本估計。是腦子想問題之後的“自然”。
但問題是,無論中國近年在高技術領域的怎麼飛怎麼越,怎麼“趕美超英”,卻總“越”不過法國媒體一看中國人怎麼看怎麼像間諜的“有色目光”。面對一個“電動汽車”技術,何以斷定中國需要“偷”,何以斷定這個技術值得“偷”,何以中國無論怎麼發展,都必須像來路不清的“暴發戶”必須接受“真貴族”的“審判”,各種心態,都過於扭曲與曖昧。難怪胡錦濤在去年11月對法國的訪問中,特別強調了建立“平等的夥伴關係”。法國媒體“對夥伴不平等”,這是不厚道之三。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法國媒體應該持此開放心態對待老歐洲“暫時”的衰落與中國“眼下”的崛起,摘下間諜情結的“有色眼鏡”,理性審視當今世界的變化,特別是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去上述“三不厚道”之日,當是法國媒體客觀之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