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希望保持低調,如何減低其他國家對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國家冒起感到憂慮和不適應,已變成一個實際議題,北京顯然意識到應該建立有利於本身與其他國家交往的形象。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到美國訪問前,由內地宣傳部門製作的《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從十七日起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大型電子顯示屏上播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也分時段陸續播放該片。之後,有關片段陸續在歐洲、拉美、中東等地區播放,向世界宣傳中國的國家形象。
有關短片有長短兩個版本,出現的包括中國首位太空人楊利偉、姚明等各領域代表,普羅百姓都在宣傳片中出現,希望展示官方心目中“立體的中國”。
中國在國外推出形象宣傳片,效果如何,此前看法不一,如今播放了,預料不久可作定論。從意識上來說,中國明白要繼續發展,就要與世界溝通,增加了解外界之餘,也要增加外界對自己的了解,這比墨守成規甚麼也不做,是較為積極的表現。有了這個想法,日後可以有更多不同方法,推動與世界的交往和對話。
中國過去三十年開放改革,胼手胝足打下了基礎,除了令人驚歎的經濟成就,中國和世界還可以有不少共同話題。單以發展而言,中國與世界各國並非只存在競爭關係,面對十三億人口期望提高生活水平,中國在推動環保和低碳生活的迫切性,就不比任何一個先進國家為低,中國如何可以參與和作出適當貢獻,就是很值得共同探討的領域。
中國由一窮二白,變成全球擁有最多外匯儲備的國家和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給人的印象不應只是財大氣粗的暴發戶。逐漸步向小康的中國,應該是現代化的禮義之邦,是令人感到舒適的國際公民,要建立這個形象,單靠領導人外訪並不足夠,還要靠廣泛的公民外交,讓愈來愈多的中國人與各國人民增加接觸,促進大家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