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我們並不固守某種觀念。我們愛國,我們有民族主義情緒。我們不再貧窮,我們享受生活。我們想要的是高質量、有意義的生活,不是像父輩那樣只知道工作的生活。”
由於網站工作的關係,葛女士每天都能接觸到80後的各種思想,她預測,接下來30年中國人將追尋“中國夢”。她說:“現在這可是個大話題,是從‘美國夢’得到的啟發,但兩者又不一樣。美國人說,白手起家創造一切。我們堅信,人會最終回到自己的文化根基上,比如說孔子。過去60年裡失去的太多了。我們想要復興傳統價值觀,找到中國的軟實力。”
29歲的董慕石(音)是北京一家國有電力公司的項目經理。他從未去過美國,但對美國的看法遠比總從政治角度看美國的父母正面。他的價值觀是在追求生活質量——也就是他所說的“真正的幸福”——的過程中形成的。
30歲的楊麗(音)是重慶某高校的法律系畢業生。2003年離開中國後,她在瑞典一所大學做行政工作。她和董先生都認為,美國試圖拖慢甚至阻撓中國的崛起,但他們說這種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楊女士通過電子郵件表示:“美國用意識形態主導西方世界,這在全球經濟和政治當中是常有的事。中國也會這麼做的。”
楊女士、葛女士和董先生都認為,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或許會超過美國,但並不意味著中國就是一個富裕的國家。中國人口多,人均算起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是發展中國家。
葛女士說:“看看去年,雖然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我們的生活並不比他們好。我們的人均收入遠不如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