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東聯邦大學念書的遼寧青年鄭建坦言:“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國家的版圖能夠大一點,但中俄已經簽定邊境協議,所以我們也要接受這個事實。雖然心裡有些不舒服,但是沒辦法。”
雖然中俄政府已經就領土問題達成協議,但是一些俄羅斯媒體卻對來自中國的“經濟入侵”感到擔憂,認為中國商人的人海戰術正在逐步占領遠東。
自從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人口就不斷減少,截至2010年1月大約只有650萬人。而單是與俄遠東接壤的黑龍江和吉林兩省就有7000萬人口。
過去二十年,一批又一批的中國商人跨越邊境來到俄遠東經商。由於文化差異等方面的原因,不少中國人與當地俄羅斯人發生了摩擦。
我在海參崴斯波蒂瓦納路市場採訪的中國商販對俄國人有不同的觀感。開超市的孫穎說:“俄羅斯人有些好,有些不好,這裡的俄國人很歧視中國人。東西被他們弄翻了,他們會說這是俄羅斯地盤,不是你們中國人的。”中餐館老板李曉秋則認為:“俄羅斯人比較誠懇實在,不像中國人那樣斤斤計較。”
雖然面對人口如此龐大的一個鄰國,但是我接觸到的海參崴人似乎並沒有感到擔心。
遠東聯邦大學漢學系主任可日尼科夫教授不認為中國商人正在“入侵”俄遠東。他指出:“中俄是鄰居,不是敵人而是朋友,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民眾交往都是如此。”
海參崴市長普什卡廖夫表示,從來沒有把中國看成威脅,而是視之為最親密的夥伴。
他說:“中國即使造成威脅,也是在中國西部地區,而不是對俄遠東。我們並不害怕中國,因為兩地有著長遠的友誼合作歷史。”
遠東聯邦大學孔子學院俄方院長古裡洛娃說:“邊境對面大量的中國人不會對我們構成威脅,這麼多年過去了,如果真的有威脅的話,早就會顯現。”
事實上,兩國邊境地區民眾的關係既有積極的一面,也偶爾透出不和諧的音符。
為了能夠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順風車,海參崴掀起漢語熱;但與此同時,卻又傳出中國工人與俄國雇主糾紛的消息,俄羅斯警察的腐敗行為也讓中國商販不滿。
在海參崴生活了20年的華文報紙《東方僑報》總編薛會林指出,這些年來看到中俄關係最大的變化就是兩地百姓從基本上毫無認識,到現在頻繁的交往,如今雙方對對方都有很好的了解。
展望將來,市長普什卡廖夫希望海參崴能夠成為俄羅斯民眾了解和走進中國的一道橋梁。
正如孔子學院的古裡洛娃院長指出:“中俄都相互需要對方。遠東地區和中國東北如果發展的好,也能促進整體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