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年味兒”越來越少說明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10 10:16:24  


 
  以千萬計的農村留守兒童是否像城市裡的大人一樣,對於過年的感情那麼淡然,沒了盼頭了?我只知道,媒體報道說留守兒童過年最大的期盼就是爸爸媽媽能回家團聚。就在2月4日,年初二這天的《重慶日報》給讀者介紹了李玲——一個長到10歲卻還沒見過父母的重慶鄉下女孩。李玲的父母在廣州打工,她在5個月大時被送回鄉,沒再見過父母一面,舅舅說她每次跟父母通完電話就掉眼淚,然後又自己擦幹。

  李玲的春節是希望與失望交織的日子。今年,她父母曾許諾回家看她,但是諾言最終沒有兌現。

  這邊有千萬留守兒童,另一邊有數目同樣龐大的空巢老人。近年“恐歸族”日漸龐大,越來越多年輕人將過年回家視為畏途。他們在網上曬賬單,申訴回家一次能把一年積蓄都耗盡。怕禮數,怕人情債,怕父母逼婚事,怕城市出身的另一半不能適應鄉下生活,種種經濟或精神上的負擔讓更多人選擇不回家團聚,可以想象,孤獨過年的老人更多了。

  這幾天,有媒體刊文指出外國政要給華人祝賀兔年吉祥,彰顯中國文化張力,吊詭的是:中國的春節氣氛反而在走下坡。物質條件好轉了,感情淡化了。

  我發現很難去苛責不回家的選擇,只感嘆中國人尋覓幸福的道路之漫長。拋下孩子進城務工的家長,常年不回家的年輕人,他們難免有考慮不全的一面,但也都有力不從心的難處。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個人權利保障不足,也造成大家在潛意識中相信一種事實:人民幣才是最可靠與必須擁有的,所以掙錢必須擺在首位。

  這難道是發展造成的另一種無奈?春節味道流失,折射的是社會情感淡薄,也說明有其它東西占據了情義的位置。這個局面的扭轉,需要資源分配制度的改革,也需要人們去思考生活與過節的意義。

  中國春節應該回歸樸素的情的味道,再好的物質條件或者國家GDP多高,都不能保證個人內心的平靜與幸福。到了那麼一天,大家能夠把情感與物質的分量都看清楚,那才是有尊嚴的人,而不是逐利為生的機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