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的是,中國的人口紅利時代真正走向終結,“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而中國還沒有做好應對人口負債期的準備。
研究表明,在過去三十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由5.60億增長為9.18億,形成了勞動力資源豐富、撫養負擔比較低、對經濟增長十分有利的“人口紅利”。而三十年中,人口紅利對GDP增長的貢獻比率高達27%,或者說,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有1/4以上是靠廉價勞動力支撐的。
不過,對每個國家來說,“人口紅利”都是人口類型轉變過程中的中間階段的產物,注定有消失的時候。《聯合國人口展望》預計到2015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停止增長並隨後轉為負增長。儘管中國國內某些專家推測拐點出現的時間均晚於2015年,但“年年用工荒,今年格外猛”的現象提醒人們:中國“人口紅利”消失絕非盛世危言,而是近在眼前的現實。
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即將面對老年人口負擔成累進式加重趨勢的人口負債期。截至2008年底,中國老年人口增至1.69億,占總人口的12.79%,並正以年均近1000萬的增幅“跑步前進”,2020年將增加到2.4億,2030年時則高達3.4億,屆時約占中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勞動力短缺將成為常態,整個社會的養老負擔十分沉重,中國經濟增長的步伐無法再像往昔那般輕盈。
為了應對人口負債,中國必須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產業梯度調整、教育改革、養老保障制度建設等方面做出努力,但目前的現狀是行動遲緩。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而言,官方早就明確中國企業應該由勞動密集型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型轉變。製作一百雙襪子賺一美元,在人口負債期是行不通的,賣一台iPhone4掙360美元才是王道。但東部地區“轉型聲聲急,惜未見行動”,低端產業仍然占據非常大的比重,“騰籠換鳥”說易行難。
以教育改革而言,中國必須通過教育的提升來改善人口素質,增加勞動力對於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將數量型“人口紅利”變成質量型“人口紅利”,保證在人口負債期依然能實現經濟較快增長。
總之,從長遠看,“人口紅利”消失是必然,“用工荒”不值得“慌”,真正應該引起重視的是如何做好準備,順利完成轉型,為即將到來的老齡化社會積聚足夠雄厚的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