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否意味著,中美之間就人民幣匯率問題達成了某種共識?對於市場來說,如果真的存在著這樣的共識,那麼人民幣的加速升值則可能箭在弦上。
反對人民幣升值的最主要觀點是:一個強勁的人民幣,將對中國的出口造成致命的影響。而現實的例子是,人民幣在過去的幾年中持續升值,但中國的出口卻仍在高速增長,一個更強的人民幣,似乎並沒有對出口造成什麼負面影響。從貿易鏈的理論來分析,在全球分工中,各個經濟體基本找到了自身在“價值鏈”中的定位,幣值的影響力已經遠遠不如工資、勞動力以及技能等因素。中國的案例也不是孤立的,遍覽全亞洲,馬來西亞林吉特在過去一年中升值幅度為亞洲最大,達到約10%,而馬來西亞的出口卻仍然上升了16.6%。
而2月14日公布的中國貿易數據來看,在2011年的第一個月,中國的進出口都遠遠好於市場預期,分別同比上升了37.7%和51.0%,當然,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超級經濟體來說,這樣的貿易增速當然是不可持續的。但這也表明,中國面臨的外部貿易環境,也並不像很多人擔憂的那樣“不堪一擊”。
事實上,一個不升值或者緩慢升值的人民幣,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風險,而這些風險卻很少被人提及。比如說,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農產品價格在過去的數月中上升迅速,由於國際大宗交易是以美元計價的,在人民幣兌美元保持目前緩步升值態勢的情形下,中國幾乎全部“吃進”這樣的輸入型通脹,而這又會轉化為國內的居民消費價格的上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民幣並沒有起到一個貨幣應該承擔的“調節”功能,而喪失了匯率調節的情況下,則意味著所有的壓力將被轉移至利率政策上。於是,在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辯論中,幾乎一面倒地要求央行提高利率,而匯率卻似乎“應該”按照一個節奏兌美元升值。從政策制訂的角度來說,這並不是一個最優選擇。
被很多人提及、又被很多人誤解的另一個反對人民幣升值的理由,是人民幣升值將帶來大規模的熱錢流入,從而帶來大量的貨幣供應,最終導致通脹和資產泡沫的壓力。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個再正確不過的觀點。然而,熟悉貨幣體系的經濟學家們應該知道,在同等的資本流入下,人民幣的加速升值,與人民幣不升值相比,事實上產生的貨幣供應量並不一樣。這是因為一國的貨幣供應量是以本幣來計算的,人民幣升值後,同樣的美元將換來更少的人民幣,這也就導致了體內循環的人民幣變少了。按照這樣的邏輯,人民幣貨幣供應量變少,事實上也減輕了央行對衝的壓力。
筆者做了這樣一個簡單的計算,如果人民幣升值5%,央行的“對外資產”以人民幣計算,將出現約9918億元的下降,由於基礎貨幣M0是由“對外資產”和“對外資產”加總構成,“對外資產”下降後,中國的M0其實也出現了相應的下降。按照目前中國的廣義貨幣M2與M0之間的貨幣乘數,中國的M2也將出現4.7萬億元的下降,約占到目前中國全部廣義貨幣存量的6.4%。如果我們假設人民幣升值12%,我們的計算則顯示出,M0將出現約2.4萬億元的下降,M2的下降幅度則將超過10萬億元,將占到現有貨幣供應量的15.4%。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民幣的升值反而會減輕資本流入產生的貨幣供應量增加壓力。同時,需要指出的是,中國面臨的資本流入,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為中國樂觀的經濟前景,人民幣升值,並不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是考慮允許人民幣加速升值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