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生了一連串的危機後,中國政府認識到其國際形象問題。從處理非典危機和禽流感到爆出有毒玩具、牛奶,再到北京奧運火炬接力受阻及外界對中國人權紀錄的批評,這一切都使中國的形象蒙上陰影。此外,全球經濟危機似乎也助長了反華情緒。在美國,反對中國的勢力既有共和黨支持者也有民主黨人。前者認為中國不斷增加軍費說明北京會成為北美潛在對手,後者指責中國造成美國就業減少。而在歐洲,左派似乎抱有類似觀點。
幾年前中國就已開始倡導“和諧社會”、“和平共處”等理念。而現在,面對國際形象急劇下滑的情況,北京開始大力推進國際公關。除開設孔子學院和舉辦世博會,還加強了面向外國受眾的媒體。簡言之,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最高層的直接領導下,中國正發起大規模公共外交。據估計,中國目前已投入約80億美元進行這種國際宣傳。
這些舉動反映了中國渴望在從歐洲到非洲、從中東到美國的海外挽回聲譽。但中國的行為有時也令人費解。北京是想征服別國甚至報仇雪恨嗎?中國想要在國際社會中確立自身的地位,同時強力推行自己的外交意志嗎?如果是這樣,中國除了推行公共外交外,還應制定真正的國際戰略,包括積極參與解決衝突及外交、乃至人道主義危機。但是,無論是在周邊的朝鮮半島,還是在更遠的阿富汗、非洲或中東,中國在這方面尚未有重大轉變。
若想評估北京的公共外交所帶來的政治影響,我們還需要幾年時間。當前,中國在一些經濟和戰略問題上的態度尚不明確。所以,儘管中國的公共外交得到雄厚財力的支持,其最終目標仍是未知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