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福布斯網站為“中國制造”找了個“兄弟”——“中國購買”。 |
中評社香港2月24日電/墨西哥《改革報》2月21日載文《中國吞噬世界》,摘要如下:
1999年4月30日,海爾公司成為在美國進行生產投資的第一家中國企業,這一消息登上了很多報紙的頭版位置。當時海爾的投資力度相對謹慎,只有4000萬美元,但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大新聞。十多年過去了,中國在全世界的併購和投資已經不再是新鮮事,除非涉及特大金額或戰略部門的投資項目。
這種事不會給人留下太多印象是因為這已經是司空見慣了。在國際經濟危機的推動下,利用西方金融界力不從心的弱勢條件,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大採購的力度也超過以往。
中國企業在全世界採購一切,從俄羅斯和加拿大的石油開採權到歐洲的汽車企業(沃爾沃),從荷蘭的海運集裝箱工廠和澳大利亞的煤礦到印度尼西亞的銀行。
投資分析師李明中(音)指出,這是近年來經濟快速增長和外匯儲備增加的結果。中國擁有無人能及、“多得燙手”的流動資金,因此需要尋找投資項目,避免資金閑置。他說:“中國企業第一次感到自己是有競爭力的,想到國外碰碰運氣。”
為了不引起競爭對手的疑慮,中國政府堅稱,與其他傳統大國相比,中國的投資額還很少。商務部一高級官員去年11月曾表示,歐洲和美國企業在高科技領域內仍占統治地位,中國企業則投身於附加值較少的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