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成美國最大債主不足為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4 08:22:39  


 
  對中國人來說,更沒必要為成為美國最大的債主而沾沾自喜。在美國實施量化寬鬆政策,美元走低前景堪憂的今天,努力實現外匯儲備多元化的中國卻仍然大量持有美元債券,是因為在現行中國外匯管理體制下,不斷膨脹的外匯儲備沒有更好的出路,只能投資於風險相對較小,市場比較成熟的美國。

  中國成為美國最大債主是中美兩國經濟發展模式互補的必然結果,也是中美兩國經濟關係密不可分的活生生寫照。

  30年來中國靠出口驅動的外向型經濟高速發展,由此解決就業問題,成為世界加工廠的同時,也逐步積累了近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作為中國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場,美國經濟打個噴嚏,中國出口企業就要得重感冒。人民幣國際化改革進程的滯後則使得中國無法藏匯於民,必須尋找外匯儲備保值增值的穩妥途徑,美國國債順理成章地成為中國外匯投資的首選。

  美國人長期以來鋪張浪費的生活方式,與美國經濟主要靠消費拉動的增長模式,給“中國製造”提供了巨大空間,美國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早已離不開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與此同時,高消費、低儲蓄導致美國赤字擴大,債台高築,不得不依賴外來投資求得開支平衡,並維持低利率,讓美國人繼續放心消費。中國人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辛辛苦苦打工掙來的外匯,再拿回來買美國國債,助長了美國人的鋪張消費之風。

  雖然從國際關係的角度講,美中之間的經濟互補決定了兩個大國的利益交織,對世界穩定與和平的好處遠勝於冷戰時期美蘇靠“核威懾”形成相對的平衡,但美中各自不平衡的經濟之間形成的互補,已被過去兩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證明是難以持續的。

  就中國而言,首先全球市場容量終究有限,已占有很大份額的中國商品不可能無限擴張;其次,中國商品出口不斷擴大帶來的貿易糾紛,已成為影響中美關係的重要因素;第三,外匯儲備持續膨脹升高了中國通脹壓力,加大了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難度。

  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承認“貿易順差過大是通脹的源頭”,因為中國經常項目順差過大,人民幣升值壓力較大,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央行必須購回美元,從而被迫投放基礎貨幣近20萬億元人民幣,從而推高了通脹。

  為了保護和用好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國除了擴大民生物資進口,鼓勵對外投資,採購重要資源,放寬國民用匯限制之外,更重要的是加緊外匯體制改革,加快人民幣國際化和完全可兌換的進程。

  中國經濟要再保持30年的穩步發展,歸根結底需要靠國內市場,變出口推動為內需拉動,變投資衝動為消費驅動。在此過程中,外匯儲備多少,是否最大債主,並非經濟是否強大的標誌,經濟結構轉型與創新能力提升才是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關鍵。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