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中國領導層對經濟固然取得高速發展,但也衍生了許多錯綜複雜、不利於社會穩定的問題,是了然於胸的。正是基於此一清醒認識,中國政府在“十二五”中,提出來一系列對症下藥的解決方案,包括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不斷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建設等等。
近些年來,中國各級政府和國有企業在“發展是硬道理”的名義下,以經濟發展為第一要務,自是無可厚非,也確實為改善國計民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然而,其中也不乏“唯增長率是尚”,盲目發展、超限擴充,既不利於經濟正常發展,也給人民造成沉重負擔,激化社會矛盾的情況。中國政府把“十二五”期間的年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定在7%的預期目標,顯然是要把中國經濟從“量的增長”引導向“質的增長”的新階段,用溫家寶的話說就是要“明顯提高質量和效益”。此舉應該也能從根本上緩和“GDP主義”發展模式所衍生的諸多社會問題。
看來,中國政府並不否認社會矛盾的存在,而是坦然面對並設法加以解決。問題只是解決得好不好,快不快,能不能令民眾滿意而已。
換言之,中國政府在處理民生問題上還是有所作為的。這也是為什麼在阿拉伯世界鬧得如火如荼的“茉莉花革命”,無法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的根本原因。
儘管如此,“從人民中來”的中國共產黨政府,對這個問題也不敢掉以輕心,溫家寶在報告中強調要把穩定物價當成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並且把民生問題與社會穩定聯繫在一起,就是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古訓有深刻的認識。不過,從溫家寶的報告中也能看出,中國雖然主張“穩定壓倒一切”,但卻是以“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為前提的。
從這些年的發展進程看,中國基本已經確定了從發展中求穩定,在穩定中謀發展的道路。由於今日之中國,已非吳下阿蒙,而是一個對全世界都有影響力的大國,在接下來五年裡,中國發展得順利,不僅對中國本身有好處,也將惠及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