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作為學校的主人翁,學生批評學校當局某些管理方式的不當,是對學校管理的一種促進,是教與學之間一種不可或缺的溝通方式,學校本應及時、迅速對學生的質疑作出正面回應,何來如此驚慌失措,以至於要給學生扣上一頂“思想偏激”的大帽子呢?校方如果連這點批評都接納不了,是不是顯得太“小家子氣”了?這對改進學校的教學環境與管理、培養銳意進取、人格獨立的新型人才何益之有?
一個人的思想無論是偏激還是保守,都是相對的,無關“好”與“壞”這樣的價值判斷。思想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因思想不同、意見相左而歧視對方,甚至“治罪”於人,這是封閉時代的專權統治思維。更何況,“思想偏激”與“行動偏激”也是性質不同的兩碼事。
今天,錢學森的“世紀之嘆”已成為中國教育之痛,北大作為傾注幾代教育人士實踐心血以及承載13億中國“強國富民”理想的高等學府之一,不僅沒有檢討現行教育的缺失,以求改進的良方,反而用一些更加僵化、教條的方式方法教育、管理學生,難道是要像現代工廠生產標準件那樣“生產人才”嗎?這樣“標準化”的學生還是“人才”嗎?恐怕沒有人會答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