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擇校費 |
中評社香港4月12日電/美國《僑報》4月11日載文《“擇校費”症結在哪裡》,摘要如下:
最新一期的北京《瞭望》周刊稱,中央政府已確定了就在全國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時間表。其中,專家透露,屢禁不止的義務教育“擇校費”將被叫停。
事實上,巨額擇校費早就成了“過街老鼠”,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的20年中,外界和輿論就沒有停止過對其的批評。“擇校費”也是引發民眾對教育不滿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在幾天前,一篇題為“北京幼(兒園)升小(學)中間人開價參考價目表”的帖子還在網絡上引起熱議,文中的開價從3萬元至12萬元不等。而在家長跟帖中,更有人曝出25萬元的“天價”擇校費。
應該說,取消擇校費是順應民意的好事,然而,這一消息傳出後,並未引起學生家長的興趣和學校的“驚恐”。相反,多數人對此不抱信心。
為什麼會出現“擇校”?先需搞清這項部分學校利用自身優勢資源名正言順進行“尋租”的根源在哪裡。無論是大到北京、上海這樣的都會,還是小到一個縣城,優質學校就那麼幾個,要想孩子能入讀這樣的學校,過去各地採取的辦法是:“按戶籍劃分”+“部分權力人物和機構的關係安排”。但這不僅引起民眾不滿,學校也因這樣做降低生源質量而不樂意,於是,又增加了“考試+收費”。換言之,目前大陸的“擇校”主要有兩種路徑:“以權和關係擇校”、“以考試分數擇校”,但無論哪種路徑,都需要加上一條“交費”。這就是在供不應求狀態下“擇校費”合理存在的社會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