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清華百年慶的反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29 09:54:35  


 
  他認為,正是大學內部的政績觀和“官本位”主義造成了不願反思的心態。他也認為,清華大學能否成為真正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在於它能不能在未來一代人產生一批思想和學術大師。 

  中國大學管理行政化的模式多年來根深蒂固,產業化的趨勢如今也蔚然成風,劉道玉提出帶有批判性的觀察其實相當準確地切中了此時中國大學發展困境的症結。實用主義已成為大學教育主流,自我感覺良好但“形而上”思想和價值觀的貧瘠和荒蕪,已是中國大學,尤其是名校普遍呈現的景觀。 

  然而,也許劉道玉可以感到欣慰的是,清華也並非完全沒有反思的聲音,只是這把聲音比較與眾不同。 

  4月初,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08級學生蔣方舟為一本雜誌撰寫的“給清華的一封信”道出:北大清華學子一路都是教育和體制的既得利益者。“他們毫無障礙地接受學校給予的一切價值觀,自詡主流,一百年不動搖、一百年不懷疑;他們青出於藍地運用官場技巧與規則,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這樣的話說出來,自然引起不小的反響,特別當它出自三年前得益於清華破格降分錄取的一個年輕女作家。一流的大學需要不一樣的人才,發出不一樣的聲音。清華或許早有領悟。 

  但中國大學的深層改革,不該也不太可能與整體教育和社會更大範圍的改革切割。不僅為了塑造更活躍和蓬勃的學術環境,中國大學要承擔創新思維並培育優秀人才的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獨立性和自由度的大環境來支撐,也需要接受特立獨行人才的空間和土壤。一個過分重視政治正確而非個人能力的制度,想必難以成就真正具有突破性和跨越式意義的事物。 

  就像一台老舊的唱機一直播放著無論是歌詞和旋律都讓人耳熟能詳甚至厭倦的歌曲,中國教育和大學改革的問題和方向已在民間和政策界重複討論多年,但真正的進展可謂有限。清華要躋身世界一流大學排名的前列所面臨的轉型挑戰,其實正是中國嘗試深化改革卻遭遇阻力的縮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