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上高官,貪污個幾百幾千萬,享受了權力與金錢帶來的榮華富貴,安頓了家人,違法行為有可能不被調查,即使被發現也僅僅被處以變相的監禁終身,這場賭博看似十分“划算”。這是支持“誅殺高官”一派的說法。
反對者則認為,不對經濟罪犯使用死刑,甚至完全廢除死刑,是世界刑法發展的文明潮流。國際經驗也發現,法律震懾力的來源,關鍵不在於刑罰的輕重,而是取決於查處的嚴密程度,即作奸犯科被發現的機會有多高?如果被發現的可能性極低,那即使後果再嚴重,這場賭博依然十分“划算”。
反對死刑的多數為學者與刑法專家。但他們振振有詞的論據,在現實面前又顯得蒼白無力。現實派說:中國,無論如何都做不到嚴密查處所有貪官,所謂自下而上監督也舉步維艱,在這種現實面前,除了“亂世用重典”以外,中國沒有能夠不用死刑的奢侈環境。死刑,至少能讓很多貪官收斂。
這種辯論繼續下去,我已經看不到到底哪一邊更有理,只是再一次想到囚徒困境理論。上述兩派論點,實際上立足於兩個不同的基點,兩種不同的追求:一是文明法治理想,一是現實的無奈;一是寄望強化制度反腐,一是堅持以“亂世”為出發點,越亂越需要借重嚴刑峻法的威懾力。
不過,在司法不透明,不真正被尊重的社會環境中,“重典”也未必真能實施出來,特權人士還是會受到特殊保護。這點,從3年來18名副部級以上高官,包括受賄近兩億的中石化原總經理陳同海都不必受死就能看出來。
說到底,囚徒困境的核心根源,還是在於權力過度集中,信息又不流通,社會監督無力,最高層又很容易被下級蒙蔽,所以腐敗可以蔓延,成本很低。中國知識份子近年呈現出改革焦慮情緒,因為他們認為解決之道在於權力結構的革新;在另一方面,一些民眾與地方政府相信權力與行政手段,嘗試用權力來解決權力過度集中帶來的問題,例如想出用GPS手機24小時跟蹤官員,旋風式的“治庸治懶”等等。但是,兩者理想的道路都顯得障礙重重,文明法治文明不來,鐵腕又鐵腕不下去。
用什麼方法懲治貪官?折中的看法是在保留死刑的同時,更快進行體制改革,前者是買時間,後者才是真正需要費心設計的地方。回顧一下歷史,封建王朝除了讓貪官被殺頭,還可能施以滿門抄斬,十足的震懾力。歷朝歷代都免不了貪官前“腐”後繼,然後是內部腐化、弱化,以致完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