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類似事件不僅出現在故宮,也同樣出現在中國眾多的風景名勝重地。在故宮建福宮會所被揭之後,太廟出借商業演出日入百萬、承德避暑山莊建私人會所等消息先後曝光;人文風景彙聚的杭州西湖,早已淪為頂級富豪俱樂部,據說如今到湖邊被承包經營的名人故居吃頓飯,隨便一家動輒都得花費萬元上下。
文物保護耗資巨大,管理者在法律、政策允許的範圍內適當輔以經營措施,增加收入以補財務所需,可以形成文物保護工作的良性迴圈。這些操作,必須在嚴謹的評估、規範下展開,以避免對文物造成傷害,同時,過程中的所有環節必須公開,以接受公眾監督。但目前的現實卻是:公共文化資源淪為負責管理的機構“私器”,隨處可見的文化霸權使得像故宮這樣的著名文物保護目標頻頻被作為尋租工具,只向權貴提供服務。而“全民共有”的現實虛無,使其反而成為對公共文化資源保護及使用情況實行有效監督的絆腳石。經濟利益驅動與監管失效之下,這種種怪像可謂層出不窮。
由目前的情形來看,故宮風波,遠遠未到了局。如若不是管理者在一再的錯失面前依然霸蠻十足,一味地推諉、狡辯、搪塞,不斷支解著故宮的體面與尊嚴,故宮又何至於蒙羞至此?面對網友、媒體一波更比一波強的揭弊風,但願管理者們盡快反躬自省、亡羊補牢,還故宮一個應得的體面和尊嚴。
弔詭的是,僅管風波越鬧越大,由始至終,只有故宮管理方在輿論的包圍圈里左突右擋,進退失據,卻不見主管部門有任何作為。這其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內幕,我們且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