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5日電/外界指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充滿陰謀論,而阿拉伯地區也似乎在印證這一說法,即美國以搞亂別國而保世界霸主地位。這種陰謀論也影響中國貨幣政策的制訂,即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因此,中國不會允許人民幣大幅升值。無論經濟學家還是中國官方都強調,中國的通脹是輸入性,美元貶值造成的,所以中國不希望大幅加息來抑制,而是通過數量手段與行政管制。
貨幣貶值刺激投機
香港商報報道,但亦有經濟界人士認為,這種認識導致中國貨幣價格出現更大的扭曲,人民幣隨著美元出現貶值,外匯儲備快速攀升,央行收購美元導致大量的基礎貨幣投放,為通脹提供源動力;數量緊縮措施導致的信貸資源稀缺,導致民間借貸與真實利率大幅上漲,擾亂了資源的合理配置,並刺激擁有儲蓄的人群開始大規模的資產投機或投資,迫使各種資產價格上漲,甚至蔬菜也成為炒家的投機對象。
面對各種亂象,中國政府寄望於以行政手段干預,發改委不斷約談企業穩定價格、要求開發商明碼標價,打擊物流成本等。但市場有本身規律,寬鬆貨幣政策不停止,各種初級成本大幅上漲,導致企業的商品與服務成本也緊隨攀升。趙偉認為,政府可以用行政手段管住,但管不住供給與商品質量。比如,發電企業以停止供電應對電價管制,飲料企業則降低了產品含量。
通脹持續五大原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認為,通脹壓力在今年會持續加大,原因是:一、國際輸入性通脹壓力較大;二、中國信貸投放與流動性仍會給通脹造成巨大壓力;三、一系列成本上升,高成本造成中國通脹壓力,四、與土地有關的幾大產品,包括房地產、農產品和礦產品,五、投機因素。
事實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慶就曾發表文章稱,緊縮性貨幣政策從降低廣義貨幣供應量開始傳遞到降低CPI指數,在中國有將近2年的時滯。因此,即使現在連續動用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也不能撼動明年的通脹水平。但鑒於明年甚至更遠,如果“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意味著緊縮”,那就意味著通脹在2011年後還可能持續。國內外的經驗均表明,通脹長期化恐怕是一個嚴重問題。
經濟政策不能被動
中國還必須考慮到,不能將經濟穩定建立在對美聯儲政策的被動接受上。“儘管美國實施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的必要性不大,但預計年內美聯儲加息的可能性也很小,說明通脹問題不是美國現時最為重要的事情。美聯儲短期內沒有政策轉向的必要性。”王軍表示,美國不再進行QE3以及開始加息,才會標誌著全球通脹可能到來。
若中國等待美聯儲政策變動再作反應,那麼在美國短期內不可能政策退出的情況下,中國通脹可能已經惡化。
中國金融學會執行副會長任志剛昨日則表示,內地通脹率在未來幾個月或會進一步上揚,甚至超過6%高位,但主要是受翹尾因素影響,而不表示通脹惡化,因此有需要進行通脹預期管理。他表示,利率是貨幣政策的一個主要工具,內地央行也希望利用利率手段來控制通脹。一方面,內地通脹率在下半年會有所回落,同時內地也會加息,因此不排除年底會出現正利率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