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商戰深陷“欺詐門”映射誠信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30 14:45:43  


 
  “欺詐門”頻發,重要原因還在於違規成本低廉,中國法律缺乏真正的懲罰性賠償。消費者維權更難。在違規與誠信兩者之間,一些商家選擇最大利益。即便罰款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也不過是試探性“學費”,況且罰金最終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的。

  消費者顯在的弱勢地位也決定了商業欺詐是大概率事件。包括國際商業大腕在內的違規者摸透“中國國情”,利用中國消費者固有的善良和寬容,“店大欺客”透支誠信。

  值得慶幸的是,隨著中國以民為本的和諧社會建設進程,漠視商業誠信和法律規範的惡性“商戰”幾乎快走到盡頭。當前中國CPI指數高企牽動著社會的敏感神經。價格維穩已成中國經濟、社會穩定的燃眉之急。同時,政府特別傾注民生的政策取向,社會輿論關注弱勢群體包括消費者利益的急切呼聲,促使政府主管部門下大決心重拳治理商業欺詐行為,已成必然的現實選擇。

  人們注意到,中國國家發改委、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多次發狠話警告商家,對價格欺詐、哄抬價格、串通漲價、制售偽劣食品等違法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曝光一起”,並將仿效發達國家的懲罰力度,讓那些欺詐、暴利的商家享受“嚴刑峻法”。那些有市場影響力的商家將成為政府重點監管目標。外企沒有“超國民待遇”,一樣重拳懲治。

  誠信無價,但商家不講誠信,傷害民生,必將付出高昂的代價。商戰亂象也使中國消費者更加警覺小心,不再迷信所謂國內國際商業大腕,那些缺乏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不會自覺“流淌道德的血液”。

  “欺詐遊戲”成了中國商界潛規則,背後折射的是整個社會商業信用的危機和商業倫理的淪陷。民無信不立,商無信不興。中國市場經濟發展至今,學習發達國家誠信文化,提升全民誠信意識,重拾商業信用迫在眉睫。在很大程度上說,誠信經營也是政府管出來的。中國商業誠信建設有賴於政府監管到位,法律跟進,也有賴於社會的道德力量和商家的自律心態。漠視誠信甚至戲弄消費者的商家,最終將被市場唾棄。這是世界上每一個文明法治國度概莫能外的“世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