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需要解決友好關係數量少和質量低的問題。怎麼解決?我認為,第一是思想轉變,要認識到成功的戰略是需要進行及時調整的,而不是堅持固定不變的原則。只有承認國家戰略需要調整,才有可能進行戰略調整。第二,國家戰略有必要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向建設正義、公平與和諧的社會轉變。第三,加快實力建設從經濟優先向綜合國力要素平衡發展的轉變。第四,外交可考慮從不結盟向“全天候戰略夥伴”轉變。建立盡可能多的全天候戰略夥伴,提高友好關係的質量。
軍事同盟是個老概念,人們都不願意接受,因此我說現在可用“全天候戰略夥伴”這個概念。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是全天候戰略夥伴,這也是我國最好的友好關係。我國戰國時期的《管子.霸言》說:“強國眾,先舉者危,後舉者利;強國少,先舉者王,後舉者亡”。管子所謂的“先舉”,可以是實施軍事打擊,可以是發動戰爭,但也可以是在外交上爭奪友好關係。與美國比,我國的外交友好關係處於弱勢。如果能以中巴關係為模式,建立更多的這樣友好關係,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先舉”,就是與美國爭奪友好關係。
具體到現行的外交原則,我以為需要從韜光養晦向負責任大國轉變。戰國時期的韓非子會建議韓國這樣的小國採取韜光養晦戰略,而不會建議秦國這樣的強國搞韜光養晦。特別是國際安全問題上,如果我國不為周邊國家提供安全保障,這些國家就可能尋求美國的安全保障,增加我國戰略安全壓力。
如果我國能把與周邊國家的關係都建設成上海合作組織成員那樣的友好關係,就是一種“先舉”。全世界公認上海合作組織的建設是中國上世紀90年代外交成功的範例。建立上合組織就是挑戰美國當時向中亞擴展軍事勢力的戰略意圖。把美國原本可以發展成為其軍事勢力範圍的計劃打掉,使中國與這一地區國家的友好關係得到極大提升。
要在我國周邊地區建立上海合作組織式的機構,我認為只能靠給周邊小國提供安全保障,建立全天候的戰略夥伴關係。如果不給他們提供安全保障,我國就不可能有比美國多和比美國質量高的友好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