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界,也有一些專家認為中西部發展不平衡的局勢是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均衡增長的瓶頸,其中所隱藏的社會問題更是不言而喻。中國政府也早已經認識到這一點,於過去的10年中不斷推出扶持性政策,努力平衡東西部發展的差異。而在張漢林教授的眼中,這種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正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潛力所在。“這種現象並不會在短期內完全消失,或者說不存在。其實他會在很快的時間內轉化為中西部發展巨大的現實能力。因為實際上中國的人口,中國的水資源,中國的自然資源其實大多是集中在中西部,包括東北地區。我認為恰恰是這些地區的快速增長為未來20年中國的增長奠定了相當堅實的基礎。”
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
所有的關於所謂中國經濟超過美國的預測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中國經濟不會“爆胎”。而能夠引發這一現象的既有經濟因素,也有社會因素,包括最近在中國各地發生的大規模集體暴力事件,都有可能造成“爆胎”。而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上來講,德國經濟研究所(Institut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的全球經濟專家馬特斯(Jürgen Matthes)認為,中國經濟現今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它能否從日本所經歷過的危機中吸取教訓。“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害怕日本當時所顯示出的,將要超過全球所有其他國家的勁頭。中國現在承擔了這一角色,和當時的日本類似,經濟發展異常活躍。而在這種情況下就免不了發生銀行慷慨發放貸款的同時,催生許多呆壞賬。一旦投資額和利潤不成正比,那就會出現像金融危機或房地產危機。日本、韓國和泰國都有過相似的經歷。”
馬特斯認為,中國“幸運”的地方是:其他亞洲國家已經犯過許多錯誤,而中國可以從中吸取教訓。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它不會重蹈覆轍。
作為中國體制內研究經濟的學者,張漢林完全不認同中國經濟可能會出現“爆胎”的說法。中國經濟雖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他認為這些問題應該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張漢林認為,中國經濟所面臨的棘手問題有兩個:“第一是收入分配相對不公平的問題,第二就是近期大家感受到比較快的物價上漲,房價上漲的問題。而且整體通貨膨脹的巨大壓力不單是中國存在,其實全球範圍內都存在,只不過說嚴重程度不一樣而已。”
世界銀行最新公布的報告也證實了張漢林的說法。其中的一個核心信息是,世界各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不再是金融危機,而是通貨膨脹給本國物價帶來的壓力。而與此同時,世界發達國家仍然需要與金融危機的相關問題作鬥爭。包括重新構建健康的銀行、公共財政以及家庭消費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