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話,高校招生掐尖戰之醜很有些出乎公眾的預料,公眾心中的高校整體形象也由此而一落千丈。儘管招生“挖墻腳”早已是公開秘密,但是沒想到“大學之小”竟然可以如此不顧斯文,毫無道德約束,更遑論大學精神。
高校爭搶優秀生源當然沒有錯,但你至少不能將掐尖行為建立在誤導考生、欺騙考生甚至脅迫考生的基礎之上。很遺憾的是,當下的國內高校掐尖戰大多走的就是這種路子。
在某種程度上,現在的高校自主招生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招生,而就是掐尖。對於沒有自主招生權的高校來說,這其實是一種不公平競爭行為。事實上,現在的自主招生掐尖早已“分幫派”組團實施聯合互掐了,考生根本不可能同時獲得幾所學校的預錄協議。
有高校招生老師抱怨,“預錄協議約束了高校,卻約束不了考生”,似乎非要用一紙預錄協議強制考生只能報考簽協議高校,才算公平。可是,如果講“國際慣例”的話,考生“腳踏多只船”,同時收到幾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難道不是再正常不過的自由選擇權利嗎?高校要爭奪優秀考生,不應該是絞盡腦汁限制考生權利,強制斷其後路,甚至不惜使用下三濫的欺騙手段,而應該是用過硬的教育質量和良好的教育服務以及高額的獎學金、助學金等來吸引考生,讓考生從自身角度出發綜合各種因素自由做出選擇。
斯文掃地的高校掐尖戰盡顯大學之小。倘若以精英集中地自詡的大學尚且如此不避齷齪,對考生講的那些動聽許諾又怎麼可能名副其實呢?招到更多優秀的考生,對高校而言並不意味著勝利,相反卻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等到他們畢業時,都和進校時一樣優秀甚至更優秀,那才是學校聲譽的真正來源。如果優秀考生竟是通過招生運作騙來的,既違背了考生的心願,又不能提供良好的教育,豈不是誤人子弟?(時間:7月4日 來源:江淮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