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專家估計,本輪通脹主要是由食品價格上漲推動的。中國的消費價格指數中,食品所占比重達1/3,其中僅豬肉就達1/10。隨著中國民眾生活水平的逐漸上升,肉類及奶製品的消費量也水漲船高,而相應的產量卻沒能同步增長。
據了解,中國的豬肉來源主要是散戶養殖。2009年夏季,豬肉價格探底時,許多養殖戶認為養豬無利可圖,便將生豬宰殺。其結果便是如今豬肉供應不足。
此外,養殖成本也有所上升。全球糧食價格都在上漲,中國的玉米價格也不例外。這便導致養殖飼料成本同步上漲。對於養殖戶而言,只有通過豬肉漲價來維持收支平衡。
而全球糧價上漲其實也與中國有關。近年來,中國從國際市場上進口糧食越來越多。就在上周,中國從美國購買了5.4億噸玉米期貨——這原本是美國專家預計的中國全年購買量。而中國本身就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玉米出產國。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中國央行原本為了抑制通脹,緊縮信貸,卻反而導致肉類加工企業資金周轉緊張,使得豬肉供應下降,助長了價格攀升的勢頭。
自去年10月以來,中國央行已經連續五次提高主導利率,連續9次提高銀行準備金率,以減少貨幣流通量。留給央行的調控空間已然不多。儘管不少專家預計下半年的物價上漲勢頭將有所放緩,但央行上周仍然表示,通脹壓力巨大的事實短期內不會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