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5日電/北京日報觀點提要:讓一貫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美國耐著性子來聽聽中國的批評,並且還是相當給力的批評,自然會令不少美國人如坐針氈。美國應該具備接受批評的心態,應該習慣一個直言不諱的中國。如果美國只想從中國撈取實際利益,而缺乏應有的尊重精神和合作意識,中國完全有理由提出坦率批評乃至給予強硬還擊,完全有理由採取各種手段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這種直截了當的方式,恐怕是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所不可或缺的。
7月13日中午,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克.馬倫結束對中國的訪問,從浙江杭州乘美國空軍專機離境。馬倫此行為期4天,是今年9月即將卸任的他第一次,或許也是最後一次以參聯會主席的身份訪華。幾天來,馬倫一行輾轉北京、山東、浙江等地,參觀訪問中國陸、海、空和二炮的有關軍事單位,並與中國軍方高層進行了會談會面。在雙方宣布達成的五點共識裡,明確表示同意將本著“相互理解、彼此合作”的精神就共同關心的問題和各自關切進行坦誠有效的討論。
不過,西方輿論尤其是美國媒體,卻對中美軍方接觸的友好氛圍視而不見,詞鋒所指幾乎都聚焦在陳炳德批評美國的一些話語上。在陳炳德與馬倫共同會見記者時,針對兩軍關係、南海問題、軍費問題等提問,中國將軍說話直截了當,觀點坦率鮮明,並且直言不諱地指出,希望美方能夠真正懂得“待人要謙虛,行事要謹慎”。如果拿這些話語與以往美國批評、警告中國的調門相比,顯然是太不夠尖銳,太不夠激烈,太不夠刺耳,太不夠咄咄逼人了。但就是這樣一種不失理性溫和的“防禦性批評”,就能夠讓美國媒體紛紛從椅子上跳起來,足見美國人對別人發表看法是有多麼不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