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雖然提高了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卻似乎沒有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可。 |
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美國《僑報》7月19日載文《轉型遭遇瓶頸,中國唯有改革》,摘要如下:
中國人習慣年中一小結,年末一總結。2011年已經過半,大陸各項經濟數據(GDP、CPI、固定資產投資、國際收支、財政收入和商品住宅價格指數等)已陸續出籠。GDP增了9.6%,CPI漲了5.4%,居住類價格上漲6.3%,財政收入狂增了31.2%。
應該說答卷並不算差,符合外界預期。令人不太滿意的則是包括住房、社會保障、就業和醫療等在內的若干項民生工程。換句話說,當局對經濟指標的完成質量要好於對那些關涉民眾幸福指數的完成質量。這也表明,在大陸發展轉型的初期,經濟結構的調整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一些觀念的改變則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領域遇到的困難或挑戰遠大於此前的預料。轉型確確實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經濟與社會中的一些矛盾性問題長期困擾當局。比如抑制通脹與保增長,如何在保證經濟有一定增長基礎上,保持物價的平穩。今年上半年,因為物價“破五”,六月份更高達6.4%,頓時遮擋和抵消了增長的成績。
再比如,公眾一方面要求政府增加社會保障、醫療、公共服務等民生工程的投入,但另一方面又要求減稅。政府上半年財政收入看似增長了31.2%,但支出同比也增長了31.4%(增加部分主要用於提高民生項目支出的標準和收入分配標準)。當局雖然提高了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卻似乎沒有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可。政府一方面對樓市實行限價、限購政策,另一方面,對土地的稅收卻絲毫沒有放鬆——上半年,城鎮土地使用稅同比增長22.5%,土地增值稅同比增長高達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