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靈頓亞洲問題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負責人馬克.斯托克斯說: “反艦彈道導彈的初步版本可能更基礎一些,後繼版本可能會把一些更先進的技術(譬如說高空雷達系統)融合進去。”
美國海軍軍事學院的安德魯.埃里克森教授指出:“據中國軍方所說,經費、人才和技術這三個因素可被視為制約反艦彈道導彈系統發展的重要因素,甚至可能因此造成瓶頸。”
他還指出,中國所說的“形成作戰能力”可能相當於美國概念中的具備充分作戰能力。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面對這樣的武器,水面艦艇(最重要的是航母)從根本上說處於劣勢,因為它們目標太大,而這種導彈又很難攔截。
在2011年5月一期的《美國海軍學會會刊》上,兩名五角大樓戰略家(海軍上校亨利.亨德里克斯和海軍陸戰隊中校諾埃爾.威廉斯)敦促美國立即停止建造航母。談到像“東風”-21D導彈這樣的威脅,他們說:“技術進步正讓超級航母時代走向終結,正如上世紀40年代航母的遠程打擊能力終結了戰列艦時代一樣。”
也有人對此持懷疑態度,認為可以從幾個方面打破“東風”-21D導彈的殺傷鏈條,譬如說導彈發射前的同標偵測和追蹤階段、目標資料的傳輸或最後的自動尋的階段。
世界安全研究所的埃里克.哈格特指出,儘管美國海軍對打破“東風”-21D導彈的殺傷鏈有信心,但其中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沒有保障。他還說,“東風”-21D導彈的真正任務是威懾作用。他說:“這可能會讓美國海軍在參與西太平洋中國近海地區的活動時有更多顧慮。”
中國周邊國家和澳大利亞的看法則更冷靜。它們認為,攻擊“東風”-21D導彈殺傷鏈似乎是一個巨大甚至不可想象的挑戰。在過去幾年裡,亞太地區的海軍日益把重心放到潛艇上。日本打算把潛艇數量從18艘增加到24艘,澳大利亞則打算把潛艇從6艘擴充到12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