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筆者以為,更重要的延遲因素, 是因為中國一直在未來如何使用航母,並圍繞航母創新自己的海軍戰略方面舉棋不定。看看中國的領海態勢就不難發現,中國的海岸線雖然由北到南相當漫長,但在東北、正東和東南方向,由於所謂第一島鏈的天然地理阻隔,導致中國直接面對的海洋縱深有限。
即在這一地區如果中國與外國發生海上衝突,僅憑借岸基空軍的火力和支援,也完全可以有效打擊壓制對手。航母反倒是似有些多此一舉,施展不開,還容易暴露在對手的岸基火力威脅之下。
只有南中國海從軍事角度講,為航母提供了有效的作戰縱深。但在政治上,南中國海的特點是爭端對手多為東南亞小國,中國方面對此也一直抱著“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及在東盟(亞細安)內部醞釀談判解決爭端的立場,擺上航母這樣的重器威懾似乎有些不合時宜。
但自進入21世紀以來,似乎有三大情況變化促使中國在航母建設上不再猶豫:首先是南中國海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政策難以奏效,並造成南中國海戰略資源更大流失的現狀;再者是美國海空軍開始對中國領海問題及爭端從北到南更多的干涉介入;還有是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及全球化,中國對海上石油運輸線和貿易交通安全的要求愈發強烈和緊迫。
自近現代以來,在海上有效使用航母戰略的主要有三種模式,日本模式、美國模式和英法模式。日本在二戰期間為爭奪西太平洋霸權,窮兵黷武弄出了多達25艘航母,其中4艘重型航母,都參與了奇襲珍珠港。而美國目前有11艘航母,經常充當其“胡蘿蔔加大棒”全球策略的棒錘功能;法國及英國擁有1至3艘航母,關鍵時刻才出手,如不久前北約空襲利比亞。
中國航母戰略似乎將更接近英法模式,即以一艘護近海 (不排除從第一島鏈外包抄對手)、一艘巡遠洋,再一艘作為戰略預備隊。
中國作為世界海洋大國發展航母戰略無可厚非,但必須防止“北洋艦隊化”,即裝備現代化也同時“花瓶化”,導致費效比失衡,最後無力再加以更新維護,又恰逢外部敵人的高速發展和凶猛襲擊,一代威武艦隊就此煙消雲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