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在“把群眾當親人”等親民親和的語境下,政府有了包容性發展的概念,有了善待輿論批評、包容不同聲音的主張,甚至有了“為什麼領導可以罵娘,群眾不能罵娘”的心胸和姿態。胡錦濤總書記提醒說,接受公眾監督和批評,黨才能真正贏得人心和信任。
從人權藍皮書到和平發展白皮書,“善政良治”呼之欲出,不僅僅是基於西方社會對中國政治制度、人權狀況的質疑和攻擊,回應國外對中國強勁崛起的擔憂和焦慮,也是基於黨政內部消除腐敗、特權濫權的現象和社會不公平現象,全面走向世界的中國需要完善自身形象,並給民眾帶來更多的尊嚴、榮譽感和幸福感。中國的發展對內“不能以擴大社會矛盾為代價”,對外堅持和平道路,締造和諧世界。
“善政良治”體現了人民情懷和憂患意識,也吻合中共近年來一貫承諾的以人為本、公平正義、和諧社會的理念和願景,以及致力於更加溫和、綠色的經濟發展方式的主張。中國高層領導關於人民至上、緊密聯繫群眾的最新論述,也表明政府將構建民眾利益表達機制,傾聽民眾的訴求,以對話代替對峙,在良性互動中尋求“善治”的願望。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善政良治”,或將是今後中國政經及社會治理的重要目標追求。中國要告訴世界,中國不是中東,中共順應民意,願以發展改革開明和善政良治解決發展中的問題,真正建設和諧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