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為吊詭的是,在溫州動車事故慘劇發生後,溫家寶甫一開口要求鐵道部如實回應外界質疑,身為下級的鐵道部副部長陸東福即公開回應指有關質疑“深深傷害了”鐵路職工。中宣部亦連下數道禁令,要求媒體不得報導負面消息及擅自發表評論。刻下萬眾矚目的動車事故調查報告的出爐,亦是一波三折。而回看康菲事件,在溫家寶親自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徹底調查漏油事故一周之後,中國國家海洋局仍然監測到事發海域有間歇性油花溢出,讓人不禁要問:究竟是何神力,讓背靠中海油這棵大樹的康菲,能夠公然藐視一國政府的問責。
這種種詭異的怪像,一方面讓外界從國務院的無力感中,得以管窺各種利益集團在中國政壇盤根錯節所形成的複雜局面。另一方面,亦讓人深深體會到中國在改革之路上繼續前行是如此艱難。以撤銷駐京辦一事而言,如果現行的行政審批制度不變革,上級機關官員手中的權柄無法透明化及規範化,就不可能杜絕地方官員通過向上級官員行賄的方式,為本地爭取更多的行政審批便利及公共資源配置。而在地方政府與中央的房地產調控博弈中,樓市的萎靡意味著稅收減少、土地出讓金下降——這對在當前財政稅收體制下不得不長期承受“財權上交、事權下放”的地方政府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利益擠壓。
上述種種為人詬病的不合理現象,根源均在體制。而行政體制弊端的根源,還在政治體制。在當前中國政壇各種勢力交錯、利益集團各踞一方的情勢下,要想進行制度變革,無異於再趟一次地雷陣。溫家寶總理稍早前藉達沃斯論壇公開表達對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觀點,其中首先即提及“堅持依法治國”,指出當前“需要改變以黨代政,把權力絕對化和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個中深意,耐人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