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蘇聯將人造衛星送上太空後,美國總統肯尼迪曾警告說:“如果蘇聯控制太空,他們就能控制地球,就像幾世紀前誰控制海洋,誰就能統治大陸。”如此充滿冷戰時代思維特征的推測,會不會出現在中國在太空探索中獲得突破性成就的今天呢?這將基於中美兩國各自的姿態和選擇。一方面,對於成功發射天宮一號和實施載人航天計劃,中國究竟是看做弘揚國威、展現民族自豪之舉,還是視為人類探索宇宙的整體事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美國究竟是選擇與中國展開空間競爭,還是太空合作:要麼與中國提升在太空領域的合作,要麼回到過去,像上世紀60年代與蘇聯競爭那樣與中國再來一次空間競賽。
事實上,中國的態度是明確的。正如中國人民大學金燦榮教授所述,“探索太空是一個大國對人類應盡的職責”;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更清楚表示:“我們要建一個開放的國家級空間實驗平台。過去,中國曾為世界貢獻四大發明,未來在開發太空造福人類方面,我們期望能做出更多的貢獻。”外媒推測,隨著中國太空計劃按部就班地有序推進,也許用不了太久,世界就會看到中國人在太空站居住,並將紅旗插上月球。即使如此,中國仍需要把太空計劃看做一項造福人類的公益事業,而不僅僅是民族自豪感的來源,或是每年的國慶獻禮。
對於中國龐大的宇宙空間站計劃而言,天宮一號太空實驗室只是一個先遣兵,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天宮一號將與11月發射升空的“神州八號”實現對接,此後還會等待“神九”和“神十”飛船前來對接——只有三次都對接成功,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才全部達成。一切還剛剛開始,但中國航天人走到了這個起點上,殊為不易。
今年7月,俄羅斯宣布,打算在國際空間站的使用期限結束後,把它沉入大海。屆時,地球上空很可能只有一座空間站在飛行,那就是尚未命名的中國空間站。展望未來,現在運行的國際空間站將在2020年退役,而中國未來的空間站計劃於2020年左右建成,時間上的巧合將為中國空間科學發展帶來了契機。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勇於接棒,將成為載人航天的“新軍”。中國人的航天夢想將通過自己的努力實踐、在歷史的因緣際會中得到伸展。
未來人類航天事業的歷史將證明,中國人的抱負有多深,中國人的承擔有多重,中國人的能力有多大,中國人對世界的貢獻有多廣。這一天也許不會太遠,天宮一號成功發射,邁出了讓一個美麗夢想成為現實的堅實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