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學經濟學教授趙堅(音)認為,儘管發展中國家需要基礎設施,卻不需要最現代的和最昂貴的基礎設施,因為大多數普通百姓承受不起。中國現在有約 4.6萬英里的高速公路,計劃到2030年時達11.25萬英里。幾乎所有高速路都收費。“沒有免費的午餐”,趙說,“人們使用這些公路就必須付錢。中國應該修公路,但不應修高速公路。”
建造高鐵的一個原因是可更高效地運輸貨物。當前,貨運和客運列車共享同樣的鐵路線,這降低了運輸寶貴物資——比如煤的速度,高鐵原指望把乘客從現有鐵路線上吸引過來。但最便宜的高鐵票價也比慢車最貴的票價高,且中國乘客的需求較低。在那些慢車被高鐵取代的線路上,很多人寧願選擇開車或坐汽車回家,也不願掏更多錢坐高鐵。
中國一名財經教授說:“我們已建設了太多的基礎設施。 ‘太多’的意思是指超過了經濟的發展和需求。”其他一些專家卻認為,一個人口超過13億、快速發展的國家或許目前不需要這些,但將來會需要。比如北京的三環、四環和五環路,起初建造時只有很少的車輛使用,但如今不論晝夜,大部分環路上都擠滿車輛。很多中國和西方的經濟學家認為,主要問題是,儘管巨額支出幫助中國維持了令人羨慕的經濟增長,卻也放緩了中國從投資拉動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向消費支撐型的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
建設熱潮仍在繼續。起重機點綴著大大小小城市的地平線。高速列車拉著乘客沿海南海岸線飛馳,穿過一個又一個超現代化火車站,但只有幾名孤獨的乘客上下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