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4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李保東在表決中投否決票。聯合國安理會4日就法國、英國等提交的叙利亞問題決議草案進行表決。俄羅斯、中國反對,印度、南非、巴西、黎巴嫩棄權,法國、英國、德國、葡萄牙、美國等贊成,決議草案未能獲得通過。 |
中評社香港11月1日電/俄羅斯《獨立報》10月31日載文《中國與聯合國》,摘要如下:
2011年10月25日是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權利40周年紀念日。在這40年裡,中國和世界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在聯合國的行動也有了諸多變化。北京從一個沒有經驗的新手逐步蛻變為聯合國維和主導作用的最徹底捍衛者之一、聯合國所宣布的全球和社會發展目標的最堅定擁戴者。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和17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由23個國家提交的決議草案,這即是關於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第2758號決議。“歷史潮流不可抗拒”——這是北京對這一事件的評價。
上世紀70-80年代,中國在聯合國的表現並不活躍。中國明顯缺乏經驗。例如1972年,北京試圖阻止脫離了“大巴基斯坦”的孟加拉國加入聯合國。儘管如此,中國不時利用聯合國這一平台公開展示自己第三世界國家的屬性。
蘇聯解體後,捍衛中國發展方向和利益的任務使中國必須在國際舞台上活躍起來。從1992年起,中國加快了加入聯合國主要條約、法律和公約的進程,其中涉及保護知識產權、生物多樣性和人權的問題,以及海洋法和核安全。
中國從“默默耕耘者”轉變成聯合國所宣布的全球和社會發展目標的最徹底捍衛者之一,以及大多數裁軍和核不擴散談判機制的積極參與者。中國開始更頻繁地利用聯合國這個平台來宣講自身奉行的各種原則。
中國在聯合國行動的重要內容是參與維和行動。要知道這從某種程度上與中國所宣揚的不在境外駐軍的原則相抵觸。聯合國在保護全球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意識到了維和行動對此而言十分重要。從1990年至2009年,中國共參與了18次聯合國維和任務,向國外派遣了1.1萬餘名維和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