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中國地方GDP之和超過中央數據。 |
中評社香港12月14日電/德國《金融時報》12月12日載文《中國經濟數據讓人一頭霧水》。摘編如下:
中國經濟在萎縮還是增長?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的數據讓西方專家困惑,因為它往往不真實,難以作為評估中國經濟風險的依據。數據粉飾在中國有傳統,地方政府也喜歡虛報成績,造成地方與中央的統計數據不一致。
經濟數據不實,西方專家困惑
由於歐美經濟不景氣,人們將世界經濟的希望寄托於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中國,中國經濟也就比任何時候都更有決定意義,問題只是,那裡的數據有時呈現謎團,讓人捉摸不透。
這就難以估計中國經濟目前的巨大風險。房地產市場的危險膨脹,省政府的債台高築,基礎設施泡沫以及不良貸款,種種奇聞頻繁增多。個別經濟學家已經警告大崩潰,儘管大滑坡的預言始終伴隨著中國的迅速增長。
迄今為止,這些預言沒有應驗。觀察家們試圖更好地估計局勢,在觀察官方數據時卻月複一月地在迷霧中摸索。
例如,中國官方公布的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1%,德國商業銀行駐倫敦新興市場研究主管甘斯克(Michael Ganske)則認為實際上大約6%,因為個別經濟領域沒有算進去。此外,央行公布地方政府無法償還的債務為13%,而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個估計過低,瑞銀(UBS)經濟學家王濤估計在20到30%之間。中國的經濟數據不能成為“真正的專家數據”,“這並非個別例子”。大部分經濟數據只在與上一年同期相比,而不像西方通行的那樣在與上月相比較,因此很少說明最新發展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