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競爭對手和潛在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導致的進出口放緩勢將影響中國發展。 |
中評社香港1月20日電/美國《耶魯全球化》在線雜誌1月16日載文《中國挑戰的全球影響》,摘要如下:
過去20年來,中國一直是成功全球化的典範。但融入世界經濟和全球趨勢,也推動並制約中國駕馭不斷增多的社會、經濟和政治挑戰的能力。
全球趨勢影響所有國家,中國尤其易受其無法控制的外部衝擊。北京深知面臨挑戰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且看來已決心一一化解。如何應對挑戰及應對效果如何,對中國和整個世界關係重大。
許多挑戰集中於競爭加劇情況下的期望值上升。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巨大進步。如今中國人的抱負和期望空前高漲。這固然很好,但也給北京帶來巨大挑戰,因為有跡象表明,滿足期望會變得日益困難。具體說,中國將越來越難以維持過去那樣的經濟增長和生活水平改善的速度。
中國的戰略決策是先易後難,從最容易的事入手以產生實實在在的“早期成果”,為應對下一階段挑戰積累經驗和信心。因此,後來的挑戰會比先前的更艱難。這種現象有多種表現,比如決定將重心放在更發達的沿海地區,然後過渡到不太發達的內陸地區;加入國際產業鏈,成為產品的低端裝配工廠,繼而向技術和管理階梯的高端攀升。
第二類挑戰源自一個事實,即中國目前和將來會面對比過去更多的競爭。鄧小平宣布致力於長期的自強目標,這給了中國10年的先發優勢,當時幾乎毫無競爭,這種情況終止於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後來中歐和前蘇聯國家才加入競爭。數年後,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亞和其他“不結盟”國家加入角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