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初期雖然存在過一段“蜜月期”,但當時促成中美結交的蘇聯威脅還在,無異於一項政治聯姻,而雙方也對彼此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當蘇聯解體後,中美關係就進入了時好時壞的糾結階段。然而,中美關係總體上還是朝前發展,雙方之間的互信關係也是在不斷的提升。
對中美這樣的大國來說,要求兩國沒有分歧是不可能的,而兩國若能把矛盾攤開來說,能解決就解決,不能解決就互相尊重,不虛偽造作,就標誌著兩國關係已經進入了成熟期。
以往,每當中國領導人訪美前夕,中方或多或少都會刻意營造一些“良好氛圍”,例如釋放異議人士等。但是,中方這次並沒有這麼做,甚至還在習近平訪美期間,否決了美方支持的聯合國大會有關叙利亞問題決議草案。美國也並沒有因為中國在聯合國“忤逆己意”,而在習近平訪美時刻採取一些小動作來讓中國難堪。這似乎從一個側面說明,中美兩國已經能夠接受彼此可以有分歧,同時不會讓分歧妨礙兩國繼續發展合作關係。
在大國外交中,領導人的性格、作風和個人魅力,有時也會起一定的作用。習近平在美國各地訪問時,直言不諱,絲毫不回避敏感問題,而且作風豪爽,例如和拜登一起吃巧克力一起開會。對向來認為中國領導人都是“謹言慎行”的美國人來說,習近平確實令他們耳目一新,無疑會增加美國人對中國政治人物的好感。
總的來說,中美關係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只要雙方都能本著互相尊重差異,盡可能以協商方式來消解分歧,兩國的關係就會越來越好,而日臻親密的中美關係不僅有利於兩國,也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