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7.5%。 |
中評社香港3月9日電/法國《歐洲時報》3月8日載文《中國放棄保八彰顯轉型決心》,摘要如下:
中國總理溫家寶3月5日在人大第五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為7.5%,這是八年來中國首次將增長預期定在8%以下。儘管外界事先對此已有所預測,這一決定的公布引起的反響還是迅速超越了大陸和港澳台甚至亞洲的範圍而波及全球,歐美市場紛紛將5日、6日股市的跌勢與中國調降增長目標相聯繫,並在此基礎上開始展望未來世界的經濟格局,有人擔心此舉影響世界經濟的復甦,也有人希望中國的經濟轉型為他國提供機遇。
中國的決策之所以牽動世界的神經首先基於兩個前提,一是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分量,二是中國式的計劃經濟迄今為止表現出較高的效率,因此一般來說中國政府所定的目標有相當的可信度。根據國際信息展望研究中心(CEPII)的預測,中國經濟如果能相對平穩發展的話,那麼到本世紀中葉,其經濟規模將超過全球的三分之一,接近歐盟、美國、日本和印度的總和,甚至更近一點的話,到2020年前後,就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中國特別引起歐洲關注的另一個原因是,這個東亞大國很快將成為歐盟的第一大市場。其中的關鍵,無疑是中國是否有能力保持穩定增長。溫家寶提出的目標正是面對中外輿論期待所給的具體答案。
處於全球化時代的中國經濟,在過去三十年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出現了與其它經濟體在發展過程中遭遇的類似問題,加上歐美等發達國家因經濟危機、債務危機而深陷困境,以出口為重要動力的中國經濟如不及時做出重大調整,將陷入極其被動的局面,甚至不能排除硬著陸的風險,萬一出現那種情況,別說穩定發展難以實現,就是已經取得的成績也難保。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在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時就已提出了從生產型向消費型轉向的經濟發展戰略調整,而本次中國政府放棄了2004年以來一直奉行的經濟增長“保8”的做法,主動計劃進入“七”時代,則是這一戰略具體化的標誌,目的仍然是以更穩定的步伐追求長期的可持續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