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6日,美國衆議院投票通過《1930年關稅法》的修訂案,從而掃清了美國對中國和越南等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商品征收懲罰性關稅的法律障礙。 |
中評社香港3月13日電/馬來西亞《南洋商報》3月11日載文《挑戰中國貿易自找麻煩》,摘要如下:
美國眾議院日前對修訂《1930年關稅法》的法案作出最後表決,並以370票對39票的懸殊差距,通過了爭議不斷的修正法案,允許美國商務部向非市場經濟國徵收懲罰性關稅,目前僅等待總統奧巴馬簽署即可成為正式法令。
法案的通過原在意料之中,況且美國政府自2006年開始已在缺乏法律基礎的情況向中國和越南入口的原料與產品徵收了高額的懲罰性關稅,並在這些年推出各種針對中國的貿易法案如《2010年匯率改革促進公平貿易法案》和《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雖然這兩部法案,前者獲眾議院通過卻擱淺參議院,後者獲參議院點頭卻過不了眾議院,但這輪番動作早已向中國表明美國的強硬信息,華府只是用《關稅法修正案》做個立法總結。
以目前低迷的美國經濟局勢,美國對中國廉價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政府早前推行的“再工業化政策”鼓勵將工作外包出國的製造業者回流,但這些製造品最終還須瞄准中國這個13億人口的龐大消費市場。
因此,美國此次針對中國的懲罰性關稅法案,雖然早已執行只是補上立法程序,但此次的動作已明顯將成為美國一種得不償失的方案,對改善美國低迷的經濟毫無幫助。2012年為美國總統選舉年,民主黨與共和黨向來都有大選年強打貿易保護牌和中國威脅牌的慣例,因此,美國這兩年來輪番的施壓也不難理解,但現時經濟和過去大不相同,美國仍未從次貸風暴中完全復甦,還暴露在歐債危機所引領的經濟衰退之下,想辦法開拓中國的消費市場看起來會更實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