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董方宏 上海 咨詢
韜光養晦,體現了中華民族那種內斂的智慧,這幫助我們民族走過數千年的風雨。今天,在中華民族崛起的當頭,繼續堅持韜光養晦,也是必要的。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中華文明中內含有一種尚武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中華民族能始終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遠古時候,我們的先人就知道,國之大事,戎是其一。確實,如果沒有戎,我們民族就稱不上偉大,中華文明也不可能悠久。今天,我們提尚武精神,不是說要去窮兵黷武,而是要繼承優良傳統和提振民族精神。實事上,文功和武治,都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髓。
我們提尚武精神,也不是說不要韜光養晦了,其實,尚武精神和韜光養晦並不矛盾,兩者是辯證統一的。改革開放以來,一些人誤把韜光養晦當作忍讓退讓,這是錯誤的。在發展經濟中,一些人開始滿足於自身眼前的小安樂,忘記了國家和民族未來可能的憂患,這是可悲的,更是危險的。
比如現今,一些國家在南海問題上得寸進尺,我們該如何應對呢?這是很考驗我們這個民族智慧和意志的。南海問題,是我們崛起之路中的典型事件。在南海問題上,我們必須展現出堅決的態度。在必要時,適當用兵,也是可以考慮的。
有人說,解決南海問題,時間在我們這邊。事實可能恰恰相反,因為我們在發展,別人也在發展,誰能說將來我們就更有主動權呢?而且,他人占我島礁和開發資源已呈蔓延趨勢,誰能說將來我們解決問題的環境不會比現在更惡劣呢?誰能說將來我們就有能力一攬子解決所有問題呢?我們不應把問題都留給後人,因為有時後人處境會比今人更難。
解決南海問題,我們應該從當前開始,區分情況,創造條件,一個個解決。目前,一些國家已經或明或暗開始聯手,我們必須在它們完全聯手前,當機立斷擊破薄弱環節,確立起有利於我們的態勢。雖然,不戰而屈人之兵最理想,但這種情況常常可遇不可求,我們不應讓自己陷入幻象。雖然我們不迷信武力,但沒有武力卻是萬萬不行。沒人會把吃到嘴的肉吐出來。
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實現和平崛起,仍是我們未來的主軸,因此未來我們仍要韜光養晦,但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絕不能丟失尚武精神,否則,我們不僅可能會錯失解決南海問題的戰略機遇,更糟糕的是,會挫傷我們自己的民族精神,從而危害我們未來的長久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