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經貿關係的熱絡,也推動雙方交流向全方位、多領域的縱深拓展。在近年來各種“語言年”、“文化年”以及近期中國領導人頻繁訪歐的助力下,中歐在人文領域的交流更加深入,這顯然能夠幫助雙方減少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價值觀念上的分歧。
——就歐盟本身而言,債務問題為該地區帶來了較大的困難,但同時也為歐洲大陸帶來了強化聯盟的機遇。這也是溫家寶此次訪歐送出的一句箴言。
儘管荷蘭目前的狀況短期內給歐洲經濟走向帶來一定變數,但分析認為,荷蘭本身並非歐債危機的根源,也不是重災國,選舉後的新政府很可能將繼續推動削減赤字,雖然進程可能會慢一些,但政策延續性並未出現太大變化,應對債務危機的努力方向不會改變。因此,從中期來看,荷蘭此次政局變化不足以對歐債危機造成重大影響。至於法國,政策偏右的薩科齊已多次重申,將繼續執行緊縮政策,削減公共支出,減少公共債務,倡導通過全面的改革保持經濟的競爭力。與之相反,奧朗德一直試圖打造一條“中左路線”,他主張適當增加公共支出,通過促進經濟增長來削減赤字。輿論普遍擔心,目前領先的奧朗德上台將給法國乃至歐元區的經濟帶來一定衝擊。但顯然,不管誰上台,都必須減少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重視絕大多數人的期待,團結民眾應對危機。這樣一來,反而會形成同舟共濟、舉國共克時艱的強大動能。
由此縱觀整個歐洲,各國已表明不願退出聯盟的決心,相信這將成為歐洲一體化新的發動機與粘合劑。歐債危機使組織各種拯救計劃和救助貸款的歐洲央行權力提升,顯示出歐洲走向統一的生命力很強。雖然終極目標尚未達到,但達成財政協議同盟畢竟是前進了一大步。接下來,需要各國暫時擱置自身的利益,建立統一的貨幣政策,統一的監管政策來約束銀行。
既然歐洲已經“大到不能倒”,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同舟共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