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中,人民銀行宣布放寬存款準備金率,令數千億元的資金流入銀行體系。 |
中評社香港5月21日電/美國《星島日報》5月21日載文《經濟速度果真放緩?中國會否葉公好龍》,摘要如下:
中國內地經濟減速,使北京的宏觀調控決策產生新的變數。
對於增長前景,北京今年早就採取保守策略,不求數字上的“保八”,反而追求穩定,原因是北京明白國際經濟不景,出口受制,勉強追求高增長,結果可能出現資源錯配,效益成疑。雖然北京早對增長不存太高要求,然而,最近連續公布的各項指標,都反映實體表現的弱勢,令北京加大力度提振經濟的機會上升。
5月中,人民銀行宣布放寬存款準備金率,令數千億元的資金流入銀行體系,上星期,又傳出鼓勵家電需求的措施,反映北京出招有加快加密的跡象。
去年內地加強調控,收緊銀根,打壓樓市,經過連串緊縮,降溫措施逐漸收效。與此同時,內地出口受到歐洲經濟衰退,持續惡化影響。早前國泰航空宣布節流計劃,員工可以申請無薪假,除了受到高油價推高成本外,貨運生意不前,影響公司收入,是另一個重要原因。
雖然內地有意扶持經濟,但受到的掣肘亦多。首要的,是吸取了金融海嘯後,推出四萬億人民幣提振經濟雷霆一擊的經驗。當年全球經濟陷入恐慌,各國央行齊齊落重藥,內地全力救市,確保不會被國際市場累倒,付出的代價是其後資金氾濫,造成樓價暴漲和通脹肆虐,需要再度大力宏調,收緊銀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