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線的概念源於好萊塢,是電影放映行業一種具有壟斷性的經營體制。經營者為發展和保護其經營利益,在某些城市或地區,掌握相當數量的電影院建立放映網絡,借以壟斷某國某一電影公司新版影片。萬達通過終端渠道環節能介入外國市場是很好的行動,會為中國影片在北美上映提供更多機會,也是一個輸出中國文化與價值的機會,萬達的一大步,也可看作中國電影產業和文化產業的一大步。
但是,也應看到,中國文化的輸出,不能僅靠資本控制渠道,必須負載文化的內容,要從文化創新等多處入手,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事實上,中國不少文化產品尚處於國際文化交流的“低端”和“表層”,難以進入西方主流文化圈,難以產生像《泰坦尼克號》、《功夫熊貓》在中國這樣巨大的影響力,中國文化產品不得不面對“影響力”和“傳播力”有限的現實。
正如有媒體評論所稱,近年來中外文化產業合作、交融明顯增強,中國文化產業從業者也普遍認識到要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就必須學會講“中國故事”,而且要用一種老少鹹宜、超越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的國際化方式來展現和表達。
西方人講述“中國故事”的成功經驗也許可以借鑒,去年在中國收獲1億美元票房的《功夫熊貓2》,就是用美國人的幽默感“混搭”中國山水風光和中國傳統文化,其中包括了太極和五行拳等功夫、針灸、算命、皮影以及中國特有的親情表達。
隨著中國和平崛起,西方人對中國的認識也正在進入轉型期,中國必須走出低層次的文化交流,富有思想內涵的文化內容,用中國的價值觀的精華去影響西方主流社會的文化判斷,讓東方文明真正和西方文化發生對話、交融。
中國不僅需要雄厚的資本去搏擊全球文化商海,更需要向全球提供獨特的思想價值和觀念,與西方文明展開“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