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不難看出,世界經濟形勢比4年前更加複雜,即使是被視為一枝獨秀的中國也面臨嚴峻的考驗。近來,中國經濟減速信號頻頻“亮燈”:5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回落,企業中長期信貸需求少,4月份經濟數據不盡如人意。業內專家提醒,受外需萎縮、房價下降過快、地方債三大因素威脅,中國經濟承受的下行壓力加明顯大。
儘管中國目前經濟放緩是其主動調控結果,中國官方始終強調是為轉變經濟增長模式騰出了空間。但外部經濟環境的惡化,外界對中國經濟滑落過大的擔憂,以及各界關於 “四萬億投資2.0版”的狂想,表明北京當局亟需祭出穩增長的實質性舉措,以提振市場信心。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作為新興國家的領頭羊,中國有責任加入到攜手抗擊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軍中來。但與此同時,鑒於2008年“四萬億刺激經濟計劃”造成了許多負面因素,中國不可能因為市場的“狂想”再重複“數萬億刺激經濟的大手筆”;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適度降息增加流動便是回應這一訴求的明確信號。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與降息25個基點相比,利率區間浮動意義更大,影響更為深遠。近兩年的經驗似乎在證明,流動性對於經濟的救贖並非長久之計,一時之效過後,如不施以根本問題的解決之策,“債依然是那個債,危機依然是那個危機”。而中國經濟放緩的原因是經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高速發展後,積累了矛盾與問題,而單靠降息和增加固定資產投資,仍難化解結構性矛盾。中國經濟要保持長期穩定的增長,還要從包括金融體制在內的結構性改革下手,實施利率市場化,增加中小企業的信貸扶持力度,降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的門檻,平衡實體經濟與銀行業之間的利潤分配。
此次中國央行降息是在釋放一個明確的維穩的信號,即中國不會因為經濟下滑超過預期就偏離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戰略計劃,但會根據世界和中國經濟的變化而運用有效的市場手段確保平穩的、可持續的增長。在目前經濟極其動蕩的形勢下,市場需要的正是這樣一種明確的信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