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養老制度改革須突破碎片化困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14 09:36:44  


 
  也有專家學者給出折中方案,即彈性退休制,讓教授等高級知識分子可以發揮餘熱,讓重體力、低學歷勞動者按時退休,早點享福。這倒能使各類人群按自己的需要做出養老決策,也能避免人才浪費,使勞動力、人才有序交替。但民眾仍缺乏信任感,他們擔心監管與考核不足,“彈性”會演變成慣例,延遲退休反倒為特權階層提供了繼續享受特權的便利條件。以壟斷行業為代表的既得利益群體,也會以彈性退休制度為擋箭牌,這無異於在制度上固化其利益,公眾顯然不願看到這樣的結果。 

  推遲退休年齡還必須實現基本的公平。許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公務員不交養老保險,退休時拿的養老金卻比交保險的企業員工還高?這種種疑問剛好戳中了中國社保制度的軟肋——高度碎片化,即根據不同人群的身份制定不同的養老金制度。目前全國範圍內至少有四套不同的養老金制度:公職人員退休金制度(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雖算作一類,但待遇仍有差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算上各地五花八門的土政策,可謂眼花繚亂。過度分割使全國缺乏一套統一的養老制度,想做到公平自然就是緣木求魚了。 

  而比利益分割更為嚴峻的事實是,目前的幾套養老體系還存在不少覆蓋盲區。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中國社會保障的重點在城鎮,人口占比多的農村長期被忽視,農村居民參保意識弱。媒體報道,即便在經濟發達的浙江慈溪市,中青年農村居民參加新農保率僅為10%左右,即使參保,大多也是選擇最低檔繳費。同時,2010年,全國有1.53億外出農民工在城鄉間流動就業,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僅為3284萬人,由於工作不穩定而頻繁參保、退保,也頗讓有關部門感到無奈。 

  抽絲剝繭之後回看延遲退休年齡之爭,不管有多少反對之聲,有一點不能忽視:中國逐漸走向老齡社會,這是必須面對的現實難題。要想解決養老金困境,就該從制度設計入手。

  一方面,完善實施城鎮職工和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逐步將公務員與其他職工退休金制度“並軌”,整合社保制度的碎片化;另一方面,創造條件讓更多年輕人有就業機會,解決結構性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從根本上實現養老金“開源”。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