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婦聯第六屆執委、原國家計生委副主任吳景春今年2月間在一個論壇上提供的數據,中國育齡夫婦不孕不育患者已超過5000萬。她警告,中國的生育危機即將到來。
近日,記者就碰到一對年過三十,剛到上海一所大醫院接受了人工受孕的夫妻。據丈夫說,一次人工受孕收費至少兩萬人民幣,但該醫院平均每天仍有24名不孕婦女接受取卵手術,進行人工受孕。目前上海共有十家醫院提供人工受孕,據他所知,他們是家家客滿,有些求診夫婦排期長達半年。他還說,結婚已經七年,當初還真沒有想到生個小孩這麼難!而且,到了醫院,才知道和他們同病相憐的人,竟然和看傷風感冒一樣多!
這種現象和因為超標生育被強迫墮胎的事件,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同時也反映出在如今的中國,因不同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的擴大,生育的觀念及環境差異也在擴大之中。沿海的一線城市居民,因工作和養育成本,不願意多生,或者因生活環境和生活壓力的負面衝擊,不孕不育的群體逐日增加;而在內地的一些地區,情況卻是迥然不同。
最近,有位中國法官在《南方周末》上撰文論述中國的計劃生育時指出,上世紀80年代,是經濟不發達、社會不富裕的時代,人口眾多,對於有限社會資源存在爭奪,因此當時中國憲法寫入了計劃生育政策。但是,30年後的今天,隨著經濟的巨大發展與社會的深刻變化,當局有必要重新審視相關制度。確實,新形勢下,需要的是因地制宜,切合時宜的政策,而不是在30年前制定的、一刀切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