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發射升空至今,已在軌運行300多天,其間,天宮一號開展了地球環境監測、空間環境探測、複合膠體晶體生長等三方面的科學實驗,並獲得大量珍貴實驗數據。北京日報報道,昨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發布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成果,其中大部分已廣泛應用於我國國土資源、林業、農業、油氣、礦產、海洋、城市熱島、大氣環境探測、材料科學等科研領域。
高光譜成像儀緊盯環境污染
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的高光譜成像儀是目前我國空間分辨率和光譜綜合指標最高的空間光譜成像儀。它成功拍攝了大量高光譜圖像,在空間分辨率、波段範圍、波段數目、地物分類等方面接近或達到了國際同類產品水平。
記者了解到,相對傳統多光譜遙感技術受到光譜通道數量和光譜分辨率限制的狀況,高光譜遙感技術可通過連續測量地物相鄰的光譜信號,反映不同地表物質與電磁輻射相互作用的差異,在農情監測、作物估產、國土資源調查、環境監測和地質調查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截至目前,該高光譜成像儀已順利運行7000多小時,成功拍攝大量高光譜圖像數據。相關實驗數據已分別提供給國土資源部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國家海洋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以及中科院遙感所、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中心等單位,為開展地質調查、礦產和油氣資源勘查、水文生態監測以及環境污染監測提供了有力支撐。
|